改革开放后大力度的工业文明建设使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了35年,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但西方国家早期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采和污染物随意排放导致的生态急剧退化和环境严重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在我国呈现出来。目前70%的空气污染是来自于制造业,而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为降低污染提供了可能性。
再制造是将废旧机电产品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其质量和性能恢复到新品的批量化制造工程。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低于原型新品,有的还超过原型新品,而成本只是原型新品的50%左右,节能达到60%左右,节材则达70%以上,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显著降低,从而有力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再制造既是一种先进制造手段,也是一种绿色制造手段。通过大限度地挖掘附加在产品上的价值,实现‘三赢’。再制造产业在节能环保的同时,又让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用户花少量的钱买质量特性等同于新品的产品。
再制作为一种可循环模式对工程机械行业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现今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保有量已达600万台以上,能否充分利用“再制造”更好的“消化”陈旧设备,对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并不是一处虚幻的海市蜃楼。
打造循环经济工程机械再制造方兴未艾
潜力巨大再制造2015产值将达500亿
再制造产业在我国发展已近15年,由初面临重重困难、各项工作难以展开,发展到目前获得国家政府机关、行业领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大力支持,迎来广阔市场前景。我国已进入机械装备和汽车报废的高峰期,再制造产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据测算,全国役龄10年以上的传统旧机床超过200万台,80%的在役机械超过保证期,废汽车约500万辆,若将其中10%进行再制造,产值规模将超过千亿元,潜力巨大。
目前中国的工程机械再制造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针对零部件的再制造,另一种是针对主机的再制造,而工程机械再制造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模式,并且在其经营中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卡特彼勒作为全球工程机械制造业巨头,已涉足再制造领域40年,而其建立的“闭路式回收方法”可保证每天有9000余件再制造产品运往全球170多个国家销售,而客户购买该公司再制造产品的价格包括两个部分,即再制造产品的价格(通常比新品价格低40%~50%)及旧件押金。如果客户能够归还一个相同品类的旧件,则可获得旧件押金返还。通过这种交易模式卡特不但能降低归还旧件客户的购买成本,同时也能确保公司拥有充分的原材料进行零部件的再制造(否则那些旧件很有可能作为垃圾被处理掉)。
而我国国内企业的零部件再制造虽然起步比较晚,但也开始在这一市场中大步前进。
如,今年1~7月,锡柴再制造发动机产销量同比增长147%,并通过与博世公司携手,开辟了国内发动机电控喷油器再制造的先河。据统计,从2011年5月起,已有1万3千余只再制造电控喷油器投放市场销售。另外,锡柴再制造基地负责人充满自信地说,他们还将联合博世公司,就ECU、电控泵、高压轨等零件开展再制造,联合锡柴配套厂家对起动机、发电机、增压器等外围总成件开展再制造,进一步提升再制造发动机品质,降低用户的维修和使用成本。
技术水平不低于欧美国家
据了解,目前欧美国家所采取的再制造技术以“换件修理法和尺寸修理法”为主。对于损伤程度较重的零件直接更换新件;对于损伤程度较轻的零件,则利用传统的车、磨、镗等机械加工手段,在改变零件尺寸的同时恢复零件的几何精度,再与加大尺寸的非标新品零件配副。这种再制造的模式相对来说较简单,但是存在较明显不足,如旧件再制造率较低、浪费较大等。
而中国特色的再制造模式是在欧美“换件修理法和尺寸修理法”上将“表面修复和性能提升法”作为再制造的主要技术方法,同时又结合无损检测、表面工程和熔覆成形等先进技术,在恢复零件三维尺寸的同时,又提升了其整体性能。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的再制造率能达到70%-80%,而在欧洲也只有60%-70%。在全世界再制造领域,我们与欧洲、美国形成了三足鼎立。我们的再制造技术和产品都是可以信赖的。尽管如此,国内多数用户对于再制造产品存在误区,信心有待加强,所以更需要政府采购引领绿色消费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