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四川、福建等地的地方版“四万亿”投资利好消息推出的影响,即使在大盘回调之际,两地基建股都出现了大幅的上涨,无疑成为本地基建股上涨的催化剂。但是,这显然逊色于2008年“四万亿”刺激政策推出后引发沪指单日7%的飙升,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深思。
四川和福建各推出的接近“四万亿”投资计划,给证券市场带来了骚动,四川和福建两地的基金股都出现了强劲涨停,也引发市场对股市会由于这些地方经济刺激而重新回到牛市的猜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对记者表示,目前并不具备出现小牛市的基础,当前形势并不明朗,资本市场的改革还需进一步跟进。
前瑞士苏黎世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刘志勤则有不同观点,他认为,当前股市仍处于回调状态,主要是市场仍在评估中,为寻找一个突破口,未来小牛市出现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只是时机上还尚待观察。
对“四万亿”投资,许多投资者都记忆犹新。为了刺激经济,2008年11月,国务院正式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股市很快跳空上涨,随后一路震荡上行至3500点。水泥、机械和铁路三大板块是当年行情的急先锋。正是在上述三大急先锋板块的带动下,市场盘面被全面激活,人气被有效带动起来。
“从行情的发动来看,当时的气势比现在要强得多。”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2008年11月10日,政策宣布当天,上证指数涨幅达到7.27%,让人感到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开始托市了。”“四万亿”的政策,稳住了市场,坚定了投资者的信心。
刘志勤表示,2008年的“四万亿”更多的是为了稳定市场信心,而此次的投资更多的是为了稳市场,稳增长,两者其实大同小异。
但是,市场上也有不同的声音,并认为未来国资所占投资的比重会下降。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在公开媒体上表示,这次地方政府提出的投资规模计划,更多是根据自身项目投资规模的大值来计算,包含了大量的招商引资的预期规模。“从一般经验来看,在地方政府的招商会上,签约额要远高过实际终的投资额。还有,地方政府的投资规模主要是以社会投资为主,而非政府主导的投资。未来政府所占投资的比重必然还会下降。”
因此,对地方版的“四万亿”,还要进一步观察实际的效果。
此“四万亿”非彼“四万亿”
又一个“四万亿”来了。
提起“四万亿”,百姓的直觉是2008年的国家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那一年,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的股市也从六千多点的历史高位被拉回到十年前的水平,波动幅度之大,至今让人心有余悸。当年的“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虽有争议,但实施后,中国GDP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速率,让中国经济未能随着世界大势而“硬着陆”。
如今,A股股指仍然在两千多点震荡,但另一个版本“四万亿”又不期而至,引发市场的强烈关注。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两次“四万亿”的实施主体有所不同,前一次是由中央政府主导,而本次则是由四川、福建这样的地方政府主打,而且规模达到了4.26万亿元,已经超过了前者。当然,两次“四万亿”的目标都是一样的——提振经济,保证经济增速的平稳。
但是,此“四万亿”非彼“四万亿”。除了实施主体不同,两者推出的内外背景、投资方向、资金来源等也大相径庭。
首先,内外背景的不同让两个“四万亿”的使命稍有差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美国房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让中国外需凋敝,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已经脱缰,那时的“四万亿”从投资的角度,再度点燃中国经济的引擎;而本次的“四万亿”,则是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经济出现改善之际推出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面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和历史机遇,此时地方版的“四万亿”,颇有为改革转型而试水的意味。
其次,投资方向的不同让两个“四万亿”的方向有所不同。2008年的“四万亿”投资方向在于传统的“铁公基”、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基建,当然,资金流向“铁公基”的占大多数,如今高铁的便利就受益于当年的“四万亿”刺激方案;如今,地方版的“四万亿”中,有一半以上要投入到重大产业投资项目中,还有“民生工程及社会事业”、“生态建设和环保项目”两个方面,这是本次“四万亿”的一大亮点。目前,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箭在弦上,而社会保障事业的完善是中国经济成功转型的题中之义。
再次,资金来源的不同也让两个“四万亿”有了不同的味道。除了传统以政府发债为主要手段外,本次地方版的“四万亿”刺激方案提到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
无论如何,划拨四万亿元的资金并不难,关键问题在于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注意杜绝盲目性,避免短视行为,确保投资能够更多地流入到促进经济转型、改善服务民生项目上,避免出现呆帐坏帐和因此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另外,要以“四万亿”为契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减少政府部门的行政支出和成本;使得经济能够实现长期稳定和良性的发展,使得民众的收入和财富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而不是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