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农机行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中国也被业界称为全球大的农机市场。然而,农机流通行业发展相对滞后,仍处在“诸侯纷争的春秋时代”。业内人士指出,流通行业存在的“小、散、乱”现象在农机流通方面尤其严重,这被认为是阻碍中国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成为农机流通行业之殇。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王姓副会长向记者表示,“小”指经营规模小,“散”指组织化程度低,“乱”则是指各种违规现象的存在。
农机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2004年以来,中国农机行业实现爆发式增长,虽然“小、散、乱”是一种市场竞争生态,但却明显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农机市场需求。
作为生产资料的农机,不同于普通消费品,农忙季节将至,农民耗资数万元买来的农业机械就该派上用场。农机一旦出现问题,对于农户而言就是不可承受之重。
春秋“时代”
买台拖拉机,漏水、漏气又漏油;买部旋耕机,没犁几亩地就趴了窝;买台收割机,却不能割麦子。面对诸多的农机质量与售后服务问题,农户头疼不已。自我国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规划以来,我国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在享受农机化带来便利的同时,农户们遇到的问题也实实在在。
“有的农户一天要换五六次机器。”江苏省一农机专业合作社蔡姓社长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他所在的合作社正在进行秸秆还田,合作社目前有130多台秸秆还田机,但是机器问题层出不穷。蔡社长说,农机不只是看整机质量,配套装备及组装等微小问题都可能导致使用不畅。
研究农机行业多年的《农机质量与监督》杂志执行主编朱礼好表示,农机质量包含产品、维修、服务、作业4个方面,流通企业需要向农户提供除产品之外的3方面质量保证,但很多企业往往难以做到。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王姓副会长也向记者表示,农机流通行业确实存在“小、散、乱”的问题,在他看来,“小”指经营规模小,“散”指组织化程度低,“乱”则是指各种违规现象的存在。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机流通行业具有一定规模(具有整机销售服务能力)的农机经营者近万家,其中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仅有一家,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仅几十家,5亿元以上的不足5家。无论从资金规模、销售能力,还是营销策略、管理模式上,普遍存在“散、小、乱”的局面。
农机流通行业的乱象成为业界不争的事实。江苏苏欣农机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海芳认为,“小、散、乱”确实存在,但也是一种竞争生态。作为生产厂商的福田雷沃重工党委书记梁启荣则认为,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每个行业都有,但他指出各个生产企业有自己的方式,不一定非要统一。
曾任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巡视员的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常务副会长马世青也认为,“小、散、乱”的现状是行业发展必然经历的时期,农机流通行业目前就像历史上的“春秋时代”。
马世青也指出,对于我国67%的丘陵山地农田来说,“小、散”的特点部分是由农业地貌等因素决定的,对于这些地区来讲不一定是坏事,但一定要做到“不乱”。
行业之殇
农机流通行业的乱象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大潮的阻碍。作为全球大的农机市场,流通领域的不规范亦成为行业之殇。
来自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农机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382.40亿元,同比增长19.07%;完成销售产值3309.97亿元,同比增长18.96%;累积产销率为97.86%。纵观全球农机工业,目前中国农机工业产值居首位,欧盟其次,北美(美国)则排在第三。
农机流通行业准入门槛不高,使得大量资本涌入,经销商鱼龙混杂、参差不齐。部分农机流通企业受利益驱使,导致行业乱象丛生。马世青认为,农机流通行业亟待规范,“不是谁都能卖的”。
面对农机制造行业成熟的“寡头竞争”格局,农机流通体系经历八九十年代后,前期积累的主流农机流通体系由大变小、由小变散,行业积累严重不足。
前五位农机制造企业产值占到全行业的70%以上,福田、一拖等企业产值过百亿元,世界知名的农机制造商也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而同时,将近8万家“诸侯”纷争的农机流通行业还处在“小、散、乱”之中,其中全国百强企业销售规模仅为全国总销售收入的10%左右。这些企业大多无法与现代农机工业大生产相匹配,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数据显示,中国农机工业总产值连续8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但农机流通企业的发展却跟不上庞大的农机市场需求扩张。业内人士认为,农机行业的“小流通”“小服务”无法支撑起“大制造”的产业格局,这在给农户生产造成问题的同时也成为农业机械化过程的一大障碍。
据统计,2012年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57%,北方地区已经达到70%以上,但这距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马世青认为,农业机械化虽然与农业生产发展密切相关,但农机流通行业“小、散、乱”的问题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制约仅次于技术研发,是一个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