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392-3280885  手机:13603920885
         料仓双置式振动疏通卸料机,采用专利技术,料仓内置高频振动衬板,瞬时疏通料仓结拱堵塞,防止料仓瘀塞续堵,短时间内解决物料粘结挂壁,层层堆积形成仓容减小造成的堵塞…同样适用于溜槽以及导料槽不同工矿条件下的疏通卸料...广泛应用于料仓结拱,料仓堵塞,料仓疏通,料仓卸料。产品分类如下:料仓双置式振动疏通卸料机、工业污泥疏通卸料机、有色粉矿仓疏通卸料机、煤泥混煤疏通卸料机、有色尾矿疏通卸料机、粉体工程料仓疏通卸料机、砂岩仓疏通卸料机、粘土仓疏通卸料机、石膏仓疏通卸料机
料仓双置式振动疏通卸料机,致力于解决煤仓/料仓/结拱/堵塞/破拱/疏通/卸料等技术难题,替代传统破拱设备解决料仓结拱堵塞/溜槽结拱堵塞/煤仓结拱堵塞/原煤仓结拱堵塞/混煤仓结拱堵塞/缓冲仓结拱堵塞/原料仓结拱堵塞/装车站结拱堵塞等疏通排料技术难题...

电话:0392-3280885
手机:13603920885
联系人:张经理
The double-set vibrating dredge-unloader of the silo, the introduction of German technology, the built-in high-frequency vibrating lining plate of the silo, the high-efficient dredging of the silo arch blocking, the stop of the silo blocking, the complete solution of the material bonding hanging wall, pile up layer by layer to form the blockage caused by the reduction of bin capacity... also applicable to the chute and the chut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dredge discharge..
The double-mounted vibrating dredger is dedicated to solving a series of technical problems, such as coal bunker/silo/arching/clogging/arch-breaking/dredging/discharging, etc. , replace air cannon to solve the difficult technical problems of clearing and discharging materials, such as chute arching blocking/coal bunker arching blocking/raw coal bunker arching blocking/mixed coal bunker arching blocking/buffer bunker arching blocking/raw material silo arching blocking/loading station arching blocking etc. .
Tel: 0392-3280885
Cell Phone: 13603920885
Contact: manager Zhang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详细内容
党领导能源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党领导能源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中共国家能源局党组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能源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世界能源生产消费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能源工作高度重视,把能源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深刻引领能源发展方向,不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一、党领导能源发展的光辉历程

  回顾百年能源发展史,能源发展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致力于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谱写了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初心使命的壮丽篇章。

  百年能源发展史就是一部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的历史。回首百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能源人奋力投身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项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能源力量。

  党成立初期,以安源路矿大罢工为代表的能源产业工人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国工人运动史和革命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革命战争时期,能源产业工人积极开展油田、水电等能源项目建设,有力支持了党的根据地建设。1935年,红军接管延长油矿。在“一滴汽油、一滴血”的抗日战争年代,延长油矿共生产原油3155吨,加工生产汽油164吨、煤油1512吨,满足了陕甘宁边区的运输、照明和印刷需要。延长油矿的石油点亮了延安窑洞的灯火,延安窑洞的灯火照亮了中华大地。1948年,建成沕沕水水电站,电能送往西柏坡和周边兵工厂,为党中央指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能源人响应党中央号召,满怀扎根边疆、献身新中国石油工业的雄心壮志,远离家乡和父老妻小,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荒漠戈壁、莽莽草原,为建设新中国跋山涉水找油找矿。正如《我为祖国献石油》歌中唱的那样,“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开滦煤矿工人们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排除干扰,勇挑重担,一天没停产,为国家多出煤、出好煤,实现煤炭产量翻一番,为保钢铁、保发电、保大城市用煤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家“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

  百年能源发展史就是一部依靠人民、心系人民的历史。回首百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能源人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用能需求。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家的发电厂、采煤及采油企业,实行了接管与改造。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提出能源资源属于全民所有,由此拉开了人民当家作主,轰轰烈烈开展能源工业建设的大幕。几十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从普遍用不上到普遍有保障,进而迈向高品质、个性化用能的巨大转变。2015年底,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实现了人人有电用,而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仍有8亿人用不上电。2020年,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人均能源消费量3.54吨标准煤,约是1949年的80倍,人均生活用电量约是1949年的780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运营情况,就做好光伏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到2019年底,光伏扶贫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2636万千瓦,每年可产生收益180亿元,光伏扶贫电站成为贫困群众的“阳光银行”,累计惠及约10万个行政村、415万贫困户。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位,团结带领全党全国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能源系统加强能源生产、调运、存储等环节统筹衔接,全力保障交通、医疗、应急物资生产企业等重要机构正常运转和人民群众生活用能需求,三天三夜为雷神山医院通电,五天五夜为火神山医院通电,37小时为武汉大方舱医院通电,一个月内煤炭产量翻一番,率先在全国生活物资保障领域复工复产,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强能源保障。

  百年能源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回首百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能源人坚韧不拔、披星戴月,推动能源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和“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迈,吃大苦、耐大劳,仅用三年多时间就建成了大庆油田,创造了世界石油勘探开发史上的奇迹。1965年国内需要的石油全部自给,一举摘掉了“贫油国”帽子。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同志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全国掀起了“工业学大庆”的热潮,石油工业成为全国各行各业学习的标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能源人。

  正是依靠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能源事业取得长足进步,1953年,我国座大型机械化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矿建成投产;1959年,我国座高温高压热电厂——哈尔滨热电厂并网发电;1974年,我国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力发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成;1994年,秦山核电站一期建成投产;2003年,三峡首批机组投产发电;2004年,西气东输工程一线建成投产;2010年,云南—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成投产;2020年,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多元供应体系,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世界,核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三、在建规模世界;建成油气长输管道、特高压输电等能源重大通道,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能源网络,能源事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百年能源发展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历史。回首百年,能源发展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有序推进各项体制机制改革,能源领域改革创新呈现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的良好态势。

  能源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能源供应短缺的局面,1980年,党中央部署启动电力行业投资体制改革,多渠道集资办电,有力促进了电力工业快速发展。1981年,党中央批准石油工业1亿吨原油产量包干,引发了石油工业内在机制的一系列深刻变革,极大调动石油生产积极性,扭转了石油产量下降和资金投入不足困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煤炭行业取消了重点电煤合同,实现了电煤价格并轨,建立了市场化的煤炭交易体系;电力行业完成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离、配售电放开等标志性改革任务;油气领域勘查开采市场放开、管网设施独立和公平开放等重要改革措施相继出台;“放管服”改革取得重大成效。能源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在推动能源革命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能源自主创新步伐加快。新中国成立后,能源人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一大批能源技术装备“国之重器”实现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推动能源发展动力变革的根本力量。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特高压输电技术装备连创世界纪录,核电技术装备成为国家的亮丽名片,可再生能源技术装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煤电技术装备超越欧美先进水平,自主煤化工技术装备国际领先,油气技术装备稳居世界方阵,实现了我国能源技术装备从“小散弱”到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伟大历史性跨越。

  二、党领导能源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回顾百年历程,中国能源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能源发展改革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把创新作为根本动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之路。

  坚持党对能源工作的全面领导。回望能源百年发展历程,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能源事业伴随着人民共和国的成长不断发展壮大,从举国体制掀起能源大会战到跨越式发展锻造“国之重器”,再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国能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能源事业的“根”和“魂”,是不断走向胜利的“密码”。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能源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能源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治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指引下,党中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用能、贫困人口用能作为能源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快推进能源民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得到有效保障。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群众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深,对高质量用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民用能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进一步站稳人民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能源发展的根本目的,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期待的问题做起,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用能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党带领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智慧结晶,是党的一贯主张和优良传统。能源工作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发展离不开各方的支持与协作。党中央坚持全国一盘棋,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通盘优化资源配置,领导制定了一系列能源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愿景,集中保障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一大批重大能源工程成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主战场。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坚持道路自信,更加注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动能源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推动能源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党中央的统筹谋划下,经过多轮电力、煤炭和油气体制改革,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不断完善,能源治理能力有效提升,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极大地释放了红利、增添了动力、激发了活力,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源改革发展的华丽篇章。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能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坚决破除妨碍能源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引领能源发展的动力。以能源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举国体制和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着力解决制约能源发展的核心技术问题,是党领导能源事业的优良传统。在党的领导下,能源行业牢牢把握能源科技创新规律,在长期工作中总结形成了依托能源工程推动重大能源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这一行之有效的重要“法宝”,建立技术研发、装备研制、示范工程、创新平台“四位一体”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了能源科技创新从“跟跑、并跑”为主,向“创新、主导”加速转变。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对能源事业的领导,是我们加快能源科技创新,实现弯道超车的根本政治保障。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性机遇,坚定不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完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依托能源工程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推动实现高水平能源科技自立自强。

  坚持全面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在能源国际合作方面,实现了从相对封闭到全方位开放合作的巨大转变,完成了全球能源治理从“积极参与”再到“主动引领”的巨大转变,走上了绿色能源务实合作和全球能源治理变革双轮驱动的新道路。我们积极服务对外开放大局,全面发展同世界各国能源交往合作,建成五大国际油气合作区,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稳定运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中俄核能合作项目开工建设,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进一步增强。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倡导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功当选联合国能源高级别对话能源可及性领军人物,与国际能源署、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等国际组织实现了密切合作,成功举办“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中俄能源商务论坛、G20能源部长会等国际性活动,在世界能源舞台唱响了中国声音。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放眼世界、胸怀全球,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能源合作与竞争,不断提升能源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构建开放竞争、稳定的能源市场,为推动建设更加有序、更加包容的全球能源治理架构,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放松,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党经历了革命性锻造,党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党的领导下,能源行业旗帜鲜明讲政治,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能源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深刻汲取腐败案件教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自觉,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统筹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能源干部队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推动政治生态稳步向上向好。

  坚持弘扬优良传统作风。在党的领导下,能源行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发展实践中孕育形成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代表的石油精神,“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煤炭光荣传统。这些优良传统作风,是伟大建党精神在能源领域的生动诠释。实践充分证明,传承发扬好能源行业独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力量源泉。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弘扬优良传统作风,赓续红色基因,涵养精神动力,厚植家国情怀,汇聚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三、奋力开启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新征程

  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展望未来,中国能源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系统观念,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的能源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

  着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坚持底线思维,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持续提升能源战略安全保障能力,加大国内油气增储上产力度,加快储备能力建设,建立煤制油气产能储备和技术储备,多措并举增强油气供应保障能力,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不断增强能源系统平稳运行能力,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发挥好煤炭煤电安全托底保障作用,化解区域性、时段性能源供需矛盾。健全能源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强化超大特大城市、核心区域和重要用户的电力安全保障,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加强电力应急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大面积停电防范应对能力。

  着力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变革。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落实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坚持以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为引领,以低碳能源供给为支撑,协同推进能源消费和供给革命。推动煤炭和油气绿色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开发、加工转化和储运等环节效率,加快发展煤炭和油气区循环经济,减少能源产业链“碳足迹”。

  着力推动区域城乡能源协调发展。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能源开发利用布局。加快西部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控制化石能源开发强度,重点建设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提升中东部地区本地能源自给率。强化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电力和油气跨省跨区输送通道建设。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电、气、冷、热等多样化用能需求,完善城乡供能基础设施,提升城乡能源普遍服务水平,让人民共享能源高质量发展成果。

  着力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健全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打造高水平能源创新平台,培育高素质能源科技人才,建设新型标准体系,完善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等政策机制,夯实能源科技创新基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补齐关键零部件、专用软件、核心材料等技术装备短板,增强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锻造能源技术装备长板,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大容量储能、氢能、综合智慧能源、先进生物燃料等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能源产业现代化水平。

  着力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电力、煤炭、油气等领域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完善能源统一市场。深化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针对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难点堵点,加大改革力度,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大能源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障国家能源规划、政策和标准有效落地。

  着力推进绿色能源务实合作。坚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遵循互利共赢原则开展国际合作,维护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围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能源资源国际合作,统筹推进与周边国家能源互联互通。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能源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进一步坚定信念,勇担使命,顺势而为、谋势而动、乘势而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的更大业绩。



    华维测控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主要承担鹤煤集团煤矿选煤设备及煤矿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技术力量雄厚,机加工艺完善,设备检验及使用环境标准规范。
    煤仓双置式振动破拱排料器致力于解决煤仓/料仓/结拱/堵塞/破拱/疏通/排料等技术难题,替代空气炮解决炉前仓结拱堵塞/溜槽结拱堵塞/煤仓结拱堵塞/原煤仓结拱堵塞/混煤仓结拱堵塞/缓冲仓结拱堵塞/料仓结拱堵塞/原料仓结拱堵塞/装车站结拱堵塞等疏通排料技术难题。
     地址:鹤壁市 高新技术开发区 金山工业区 淇山路39号
     邮 编:458030
     中 继:0392-3280885(四线) 
     咨 询:13603920885
     电  话:0392-3280885
     传 真:0392-3282885
     邮 箱:farvict@126.com
网站首页  |  走进华维  |  人才招聘  |  新闻中心  |  产品展示  |  荣誉资质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公司电话:0392-3280885  |  手机:13603920885  |  联系人:张经理
地址:鹤壁市淇滨区金山工业区淇山路39号
版权所有:华维测控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备案号:豫ICP备100037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