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近日三明市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详情如下:
前 言
在党中央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指引下,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科学编制实施“十三五”规划,对加快推进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展示特色、体现作为,具有重大意义。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三明市委关于制定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编制,主要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战略部署,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重点,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制订实施各级各类规划的重要遵循,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章 谱写加快发展新篇章
“十二五”时期,三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迈出新步伐。“十三五”时期,将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期,应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强动力、惠民生、防风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科学施策,精准发力,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致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加快推动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来之不易的成就,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713亿元,年均增长1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30亿元,年均增长9.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90亿元,年均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超过7000亿元,年均增长21%。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
——产业转型实现新提升。工业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中国重汽、机科院、中节能等一批央企项目落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3%,6条特色产业链产值突破2000亿元;服务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物流、电商、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一批亿元以上电商企业;农业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现代农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形成高优粮食、绿色林业、精致园艺、生态养殖、现代烟草五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福建省虚拟研究院机械装备分院,设立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2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
——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中心城市发展提速,以生态新城为核心的生态工贸区加快建设,市区与沙县、永安同城化有序推进,中心城市快速通道等重大项目建成。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中小城市和城镇改革稳步实施,“点线面”攻坚、“两违”治理取得实效,永安、沙县入选全省经济十强县(市)。美丽乡村创建不断深化,4个村被列入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13个村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市城镇化率从51.1%提高到56.3%。
——基础设施形成新支撑。累计完成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基础设施总投资约620亿元,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205公里,普通国省干线新建改建通车里程62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三明沙县机场、向莆铁路全面建成,大跨步迈入动车时代和空港时代。能源、水利、市政、信息、环保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呈现新亮点。全面深化改革有效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保持全国领先,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精准扶贫工作得到中央和省委肯定,农村金融普惠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在全省推广,我市被列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等改革试点。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第7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成功举办,“11˙6”林博会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近百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2.6%。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扎实推进,三明南方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启动实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效明显,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0%,完成“四绿”工程52.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6.5万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Ⅰ、Ⅱ级天数达标率97.2%,10个县(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辖区三条主要水系17个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98%。我市被列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荣获省级生态市称号,入围全国生态城市竞争力十强。
——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加快推进,提前实现“双高普九”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目标,卫生基础设施五年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15元增加到40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9.1%,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建立。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1.1%和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预期目标以内。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综治长安杯。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由于对“十二五”时期的困难估计不足,加之我市产业初级化特征明显,受经济下行冲击严重,导致一些经济指标增速放缓、未达到预期目标;部分产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增收压力较大,金融风险隐患增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传统产业占比过大,服务业占比提升缓慢,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城镇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功能不完善,集聚人口能力不足,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民生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扶贫开发工作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