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近日广东汕头市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详情如下: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国实现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省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市深入实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实现中国梦汕头篇章的重要时期。本纲要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汕头市委关于制定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十三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和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
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汕头全面开启振兴发展序幕的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三大抓手、两条底线”的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努力破解制约汕头加快发展的短板和瓶颈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5年,全市GDP达到18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3406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9.4%和 8.4%,增速高于全国、全省水平。来源于我市的财政收入31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3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9%和12.6%,财政得益率五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1200亿元,五年间翻了两番,“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超4100亿元,年均增长34.6%,是“十一五”的3.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300亿元,年均增长13.7%,规模列全省第五。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90亿美元,年均增长4.7%,是2010年的1.26倍,规模列粤东西北。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51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17.9万标箱,分别比2010年增长47.6%、26.1%,进入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百强行列,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海15个重点港口之一。我市是全国同时拥有“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称号的地级市。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组织实施“四大产业计划”和“五个100”工程,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5.7∶53∶41.3优化为5.3:51.7:43。工业经济稳步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9%,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园区扩能提质。省级工业园区产值超亿元企业118家,澄海玩具礼品、龙湖外砂潮式工艺毛织服装、龙湖输配电设备、金平轻工装备等4个产业集群被评为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汕头˙锆材料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澄海春天湖工业园区和潮阳贵屿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大数据、北斗导航、通用航空、生物医药等项目积极推进。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工业技改累计投资突破685.05亿元,年均增长97.2%,增速居全省第三位。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全市共认定总部企业73家。淘宝村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四、全省,入选全国电商百佳城市。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年均增长均超过50%,快递业务量列全省第六位。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857亿元和1199亿元,是2010年末的1.5倍和1.8倍。汕头商业银行成功重组为广东华兴银行,新增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45家、小额贷款公司10家、融资担保公司8家。新增A股上市企业9家,总数达到25家,居全省前列;“新三板”挂牌企业25家。9.3亿元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在我市落地,发行企业债券46亿元。现代农业发展。新建省级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3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11个,澄海区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总量从59%提高到70.5%。中信、中交、中核、中航、中海、华润和五矿等一批央企全面参与我市扩容提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图2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
重大平台建设谱写新篇章。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被列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和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国务院批复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海湾新区,《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和《广东汕头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印发实施,我市成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改革开放平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和海湾新区核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东海岸新城累计投入超110亿元,围填海及水利主体工程全面完成,新增陆域面积20平方公里、海堤24公里,新津河大桥和外砂河大桥合龙。珠港新城粤东总部基地加快建设,中国航天卫星大厦投入使用,首批企业总部大楼建设加快推进。南滨新城累计投资超8亿元,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主体结构建成。全国“华侨板”金融股权交易市场开板,已有400多家企业挂牌入驻。在华侨试验区册企业2129家,注册资本总额198亿元。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建设顺利推进,启动建设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成立汕头中以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谋划设立中以合作的汕头航空产业投资基金、英飞尼迪汕头创业投资基金,打造汕头和以色列科技创新、产业金融深度融合的合作平台。保税区获批设立B型保税物流中心,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5件,“广东省著名商标”74件,省名牌产品92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总数达到150家,列粤东西北首位。拥有高新技术产品208个,拥有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7家,院士工作站2家。新增专利申请52983件、专利授权31908件、PCT国际专利申请239件,均居粤东西北首位,分别比“十一五”增长82.6%、83.1%、482.9%。成为全省三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市之一,新增汕头大学学生创业园、汕头柏亚电商产业园创业孵化基地、汕头市大众创业孵化基地等7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总数达16家。与粤科金融集团签订科技金融合作协议,成立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分中心。高新区、民营科技园、软件园、农业科技园等科技园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出台《中共汕头市委、汕头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若干意见》及10项配套政策,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会,成立中科协海智计划广东(汕头)基地,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步伐加快,高层次人才比重稳步提升。全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7.3%,高于全国、全省6.2%、6.9%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率先启动交通建设大会战,“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74.67亿元,是“十一五”的2倍多,列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提速升级指数”位。高速公路方面,汕揭高速建成通车,潮惠、揭惠高速公路完成投资量超过五成,汕湛高速公路加快推进,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先行工程开工建设。全市高速公路密度达3.7公里/百平方公里,接近全省平均水平。铁路方面,厦深铁路全线通车、潮阳站进出站路实现通车,广梅汕铁路龙湖南至汕头段增建二线及厦深联络线工程动工建设,汕头疏港铁路完成预可研编制,粤东城际、市域轨道交通前期规划加快推进。国省道方面,国道324线潮阳和潮南段、国道206线大学路段路面大修工程完成通车,连接广澳深水港与深汕、汕湛高速的疏港大道投入使用。跨海通道方面,南澳大桥建成通车,海湾隧道开工建设。港口方面,广澳港区两个5万吨级泊位建成投产,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2万吨级石化码头动工建设,华能海门煤炭中转基地15万吨级码头和10万吨级深水航道建成投入使用。能源方面,华能海门电厂3、4号机组建成投产。水利方面,汕头大围、莲阳桥闸、红场水库、潮阳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示范项目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成并发挥防洪排涝及供水效益,市三防指挥系统(一、二期)、重点水利工程监控系统建设完成。
城市扩容提质展现新面貌。高标准、高起点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市陆域面积达到219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250平方公里,比“十一五”期末增加40%以上,全市城镇化率超过70%。五年来全市纳入政府储备土地面积约5372亩,供应国省建设用地3.3万亩,土地价款267亿元,相当于“十一五”的5.8倍。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苏宁广场、星湖城、长平新一城、卜蜂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华润万象城、百脑汇生活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改造提升大学路、汕樟北路、黄河路、金湖路、长平路、外马路和中山路等一批城市道路,启动建设小公园开埠历史文化街区。有序推进“三旧”改造,金港广场等一批“三旧”改造项目顺利实施。保持国家卫生城市称号。新增海棠园等5个社区体育公园,推进儿童公园建设。启动“美丽乡村、幸福村居”市级示范镇、示范村创建活动。累计完成造林作业面积12.24万亩,封山育林11万亩。建设生态景观林带(含沿海景观带)447公里,启动新建森林(湿地)公园10个。
改革开放拿出新举措。根据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要求,探索推进汕头特色的改革事项,逐步建立和完善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民政部改革创新观察点、省级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城乡土地生态利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地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纵向权责清单试点、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试点建设,开展企业投资体制、医疗卫生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国有企业和商事制度等改革事项,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汕头港被列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重点建设的15个港口之一,成为全国5个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地区之一、国家侨办华侨创业创新基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省级示范基地。对外贸易水平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方式不断创新、区域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成功举办省第五届粤东侨博会、海峡西岸海洋经济合作交流会。积极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在医保联网、交通互联、环境共治、媒体互动、治安协作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