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 年) 》指出,“十三五”期间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以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为主攻方向, 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加强煤炭分质分级、清洁化利用,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建设天然气热电联产和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工程。合理控制煤炭消费,鼓励实 施环保煤粉锅炉替代、清洁型煤替代散煤和电能替代燃煤工 程。加强车用充电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能源保障工程建设:巨野煤炭基地开发;青岛 LNG 二期、烟台、日照 LNG 项目;大唐东营、华能莱芜、华电莱州、国电博兴、国华寿光、 国电费县、华电定陶、大唐郓城、华润菏泽二期、大唐莒南、华电齐 河、泰安东平、国电新泰等百万千瓦级,华润微山湖、华能八角、百 年电力、华能祥光、华电十里泉、国电高密、国电菏泽等 60 万千瓦 级和八一热电、田陈富源、菏泽赵楼、莒县浩宇、郯化热电等30万千瓦级煤电项目;华信日照石油储备项目;海阳、荣成核电项目; 济宁、枣庄、菏泽、泰安等煤炭塌陷地光伏示范工程;泰安二期、文 登、费县、莱芜、潍坊、枣庄等抽水蓄能电站等。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指导,山东省人民政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出《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 年) 》 。《纲要》充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山东实际出发,全面阐述了山东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是齐鲁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景。
篇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顺利完成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基础的关键五年。必须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推动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
章 “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山东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和诸多挑战,全省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精神,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效应对新旧动力转换带来的压力和发展转型带来的挑战,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保持稳定增长,年均增长 9.4%,2015 年达到 63002.3亿元,居全国第三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 6 千美元增加到1 万美元。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 5529 亿元,年均增长 1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 17.8%和 13.7%。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例持续优化,2015年达到 7.9:46.8:45.3。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总产量 942.5 亿斤,实现“十三连增”。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 32%。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成为吸引投资和吸纳就业的主体。创新驱动能力增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海洋经济、主体功能区等一批试点进展顺利。
区域城乡协调融合发展。全省“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格局优化完善。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全国第 9 个新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为全国第 2 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沂蒙革命老区获批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年均提高 1.46个百分点。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20 亿元的县(市、区)达到 72 个。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和帮扶贵州、重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加快建设“三横三纵”综合交通网,高速公路、铁路营业里程均达到 5300 公里以上,沿海港口吞吐量约 13 亿吨,民用运输机场达到 9 个。加强能源体系建设,“外电入鲁”三条大通道启动建设,全省电力装机近 1 亿千瓦。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胶东调水主体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全省“T”型现代骨干水网初步形成,在全国率先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大力弘扬,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由61%提高到 99.2%。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7%,达到 2370 亿元。 4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教育、医疗、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 78.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8.0%、 10.1%,基本实现“两个同步”,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收入比为 2.44:1。累计城镇新增就业 594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665 万人。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国企改革迈出新步伐。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基本建立。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顺利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并轨。住房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医疗、金融、投融资等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鲁港、鲁台交流合作成果丰硕。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纳入中韩自贸协定。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永久性会址落户青岛。率先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对外投资合作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 2015 年进出口总额达到 2417.5 亿美元,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691 亿美元。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强化主体功能区理念,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建立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生态补偿制度,污染物平均浓度逐步下降。淮河、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连续取得好成绩。森林、湿地与生态修复工作不断强化。
民主法治建设开启新征程。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人民民主不断强化,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双拥共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依法治省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司法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平安山东建设深入开展,社区服务功能持续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