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基于安全考虑下发的风电并网新技术标准,有可能会大大增加企业成本,同时因缺乏对电网的相关要求,难使风电并网获得实质性改善。
国家电监会昨日下发通知,批准发布《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下称“新国标”)。新国标将提出国家层面的风电并网新技术标准,其与能源行业标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共同规定了风电场并网的相关技术要求。
新国标的出炉,缘于去年以来风电行业在并网方面事故频发。
2011年2月24日,甘肃酒泉发生598台风电机组脱网事故;4月17日,甘肃瓜州发生702台风电机组脱网事故;同日,河北张家口发生644台风电机组脱网事故。
金风科技一位内部人士说,造成大规模风机脱网事故的主因是部分风电场并网标准缺失以及部分风机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自此之后,国家加紧了对风电行业的规范,由此促成了上述技术标准的出台。
然而,本报了解到,由于相关技术改造花销不菲,风电企业普遍认为新国标的出台将大大增加企业成本。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告诉记者,低电压穿越的改造成本将由风电场运营商和风机制造商共同承担。
龙源电力一位高层向本报称,风电场进行低电压穿越改造要上马动态无功补偿,且要求都很高。因此目前一个普通规模风电场的改造费用就要上亿元,大运营商要承担的费用可能要在10亿元以上。
对制造商而言,施鹏飞称,采用直驱永磁技术的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改造技术简单,成本较小。而采用其他技术路线的机组则将面临10万~50万元/台的高昂改造成本。更有人估算,国内风机制造商所支付的改造费用或超过百亿元。
另外,技术改造导致风电企业成本增加,还在于主管部门延缓项目审批对企业造成的损失。由于目前的风电项目大多实行风机制造与风电场开发建设捆绑的销售模式,因此项目审批的延缓会直接影响风机制造商的经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