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国光伏业用大量证据向美方抗辩反倾销和反补贴(以下简称“双反”)调查不合理时,“双反”调查的“黑手”又伸向中国另一个新能源领域的“排头兵”——风电行业。中国新能源产业出口再次遭遇围追堵截,对此,风电企业抱团并表示将积极应诉。
“这几乎与7家美国光伏企业针对中国光伏业的手段如出一辙,中国光伏产业调查尚未平息,美国又对中国的风电产品发难。虽然从产能看,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大,但从轮胎到光伏再到风电,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双反’调查正趋于常态化。”13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国际商务专家王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涉案企业积极应诉
从上海泰胜风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6日的公告中了解到,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准备相关应诉方案。几天前,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等10多家国内风电企业集聚北京,共同商讨风电遭遇美国“双反”的应对之策。
事情源于1月18日,一个名为美国风电塔联盟的组织向美商务部及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式提出申请,要求对进口自中国及越南的应用级风电塔产品发起“双反”合并调查,并寻求征收超过64.37%和超过59%的关税。2月1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5票对0票的表决结果,认定中国输美应用级风塔对美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随即表示,“已经请了专门的辩护律师,目前正在与美国方面沟通。”
频频发难新能源行业
“美国对我国新能源领域产业采取的调查手段是WTO规则允许的,美国企业很善于用这种手段,也频频从中尝到甜头。中国企业只能被动接招。”王健表示,从去年8月开始,美国已经连续两次对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进行“双反”调查。“美国自身想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在全球经济形势趋弱的情况下,美国新能源的前景也并不乐观,所以‘迁怒’于中国企业,这是其惯用的伎俩和手段。”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委员、《中国风能》杂志产业研究部主任赵锦卓阳对导报记者表示,美国频频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难,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新能源产业起步时间与发达国家相近、技术差距相对较小,美国试图通过贸易保护来遏制中国企业,从而为自己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