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的总裁工作报告,正式地公布了以煤化工为核心的战略规划。此时,我来这里工作已经3个月了,对煤化工这个行业的了解和研究也三个月了。
支撑这一战略选择的基本假设和背景有四点:
鹤壁市华维测控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位于鹤壁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鹤煤集团科技处下属的科技型实体企业,主要承担鹤煤集团
煤矿、
选煤设备、
煤仓、
料仓、
破拱、
空气炮及自动化系统的研制、改造、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技术力量雄厚,机加工艺完善,产品检验及使用环境标准规范,质量管理严格遵循国际ISO:9000认证标准,实施产品“三检”制度,即用户使用验收制度,产品质量跟踪制度,售后信息反馈制度。倾心打造稳定、可靠、具性价比的工矿自动化产品。
这家企业规模还算比较大,当时总资产近三百个亿,员工两万人,子公司总数有上百家,分属好几个二级板块集团。
然而,我的研究结论却和集团的设想,和总裁的工作报告大相径庭。简单地说,我不看好煤化工,更不看好以替代石油和天然气为导向的煤化工。相应的,集团的战略规划,总裁的工作报告也就是错误的。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工程技术队伍,在产品研发方面,采用CAD绘图、三维造型、模拟仿真等前沿技术手段,不断追求智慧的无限提升,实现电器科技与生产工艺的完美结合,在工矿自动化设备领域不断创新,引领市场,成就经典。全自动CO2气体保护焊接、程控氩弧焊、数控模数加工、精密压力铸造、智能静电喷涂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地保障了产品性能。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精湛的生产工艺,优良的制作技术,使得产品尽显一流品质。
二是:以“石油峰值论”为代表的,石油将会很快枯竭的观点开始流行,这在供给面刺激当时的国际油价上涨。在供需两方面因素的刺激下,国际油价年均价从2001年24美元,暴涨到2008年的97美元。2008年前7个月为疯狂,高涨到147美元。
四是:国内对中国能源资源禀赋的一般认知是,“富煤贫油少气”,煤多,石油少,天然气更少。所以,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国内逐渐兴起一股投资潮流,就是发展煤化工,用煤制油、煤制气,去替代石油和天然气。
联系电话:0392-3280885
手机:13603920885
邮箱:farvict@126.com
地址:鹤壁市 高新技术开发区 金山工业区 淇山路39号
所以规划的总投资规模也很大,是百亿级的。(没有百亿,做什么煤化工)
2008年5月,汶川地震的那一天,我跳槽到一家国内还算知名的民营能源企业,在集团总部的战略部门,负责宏观经济和煤化工行业的研究。
点:全球经济从2001年到2008年的高增长周期不可持续,正面临着调整的风险,刺激国际油价上涨的需求因素可能很快消失。当时次债危机的表现已经很明显了,只是还没有大爆发,因为雷曼还没有破产,那是9月份的事。为此,我专门为集团领导出一份2008年上半年度的宏观经济研究报告,题目就是《中国经济面临空前调整,ⅹⅹ当作好战略防御》,ⅹⅹ是集团的名称。但是,这份报告并没有引起关注,除了几个身边的同事说我太悲观外。
我的理由有五点:
当时这家企业,立志要战略转型,战略转型的目标选择了煤化工。
这家企业有个习惯,在8月份,下属企业的头头脑脑会聚集到总部,开一个年度大会。会上,集团总裁会做一个工作报告,类似两会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从产品来说,煤化工还是比较宽泛的,具体到这家企业,是想做甲醇汽油。就是先用煤来制造甲醇,然后再按一定比例混掺到汽油中,做汽车的燃料。
一是:2001年以后,全球经济进入一个历史空前的高增长期,对石油的需求比较旺盛,尤其是中国。这在需求面刺激当时的国际油价上涨。
第二点:“富煤贫油少气”的认知是有很大问题的。中国的煤富,只是相对于中国自己的石油、天然气而言,但在全球格局中,中国的煤不但不富,而且相对较贫。美国、俄罗斯的煤炭储量都比中国高很多。但是,美国和俄罗斯的年开采量却又都比中国低很多。2007年美国煤炭年开采量仅在10吨左右,俄罗斯更少,而中国是25亿吨。当时我计算的中国煤炭的储采比是40左右。也就是说,按当时的年产量,中国的煤炭储量只能维持40年!中国煤炭本身在供应上就存在危机,是需要保护和被替代的。所以,对中国而言,拿煤去替代石油和天然气,实际上是以一种危机去替代另一种危机。
三是:国际上对整个化石能源的未来都变得比较悲观,不仅担心资源枯竭,还担忧污染的问题,尤其是碳排放的问题。所以,各国开始大力发展替代能源,譬如太阳能、生物燃料等。
煤化工不仅被规划为集团的核心业务,而且还要围绕煤化工,打造一个从煤矿开采,到甲醇制造和混掺,再到物流运输,终到成品油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要基于对产业链的控制形成行业“垄断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