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既是现实需要,也是趋势。然而,煤矿智能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策激励、设备投入、技术创新、科学管理等多环节的支持。不应该操之过急,还要避免“一刀切”。不同的煤矿在地质条件和技术管理积累上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智能采矿技术的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试验和推广。
近日,安徽省发改委、省能源局等9家单位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煤矿智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5年,全省约45%的煤矿将基本实现智能化,关键井下位置将基本实现机器人作业;到2035年,全省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智能煤矿系统。
据记者梳理,内蒙古、山西、山东、贵州等产煤大省,包括安徽在内,都引入了智能建设方案。自今年2月八部委发布《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不同地区的煤矿情报工作加快了步伐。然而,中国的煤矿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煤层的地质条件也大不相同。不同的矿井有不同的途径来提升智力。许多业内人士强调,基于我国煤矿发展的不平衡,如何因地制宜成为关键。
智能化是趋势但不同矿井发展基础不一
目前,中国90%以上的煤炭资源只适合地下开采,平均开采深度为600米。地下作业复杂且不可预测。由于60%以上的人从事危险和繁重的工作,如采煤、掘进和运输,煤炭已经成为急需大规模“机械替代”的行业之一。智能建筑既是现实需要,也是趋势。
例如,使用煤矿机器人可以在大大减少矿井灾害的基础上有效提高生产管理效率中信重工开成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裴举例说明。在一个容量为500万吨的传统综采矿井中,大约有500名井下生产人员。当机器人用于大规模采矿时,地下人员的数量可以少于80人。
然而,正是由于极其复杂的采矿条件和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发展智力的基础不同。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学院教授王表示,“先天条件”是影响采矿难度的关键因素。部分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好,煤质好,开采难度小,客观上有利于于建成安全、、智能、绿色的现代化煤矿。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中,开采过程复杂,人员和资金投入高,智能技术和设备应用困难。
“受此影响,地雷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煤矿越先进,效益越好,越注重技术和设备的升级,形成良性循环。相反,落后的矿山往往工作效率低,先进技术和设备投资不足,甚至不重视或不重视。发展智力的基础相对薄弱。”王说,煤矿智能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策激励、设备投入、技术创新、管理科学等多环节的支持。不应该操之过急,还要避免“一刀切”。不同的煤矿在地质条件和技术管理积累上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智能采矿技术的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试验和推广。
“硬件”与“软件”的适应性均有待提升
中国一家煤矿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不同的矿井条件和不同的操作习惯,智能设备必须跟上矿井生产的要求。它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例如,部分地下空间非常有限,在保证功能的基础上,对设备本体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料性能差容易导致设备自重高,很大一部分动力和牵引速度浪费在重负载上。然而,目前航空和汽车领域对轻量化的提及较多,而在煤矿设备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同时,智能工作面需要多种技术和环节相互配合,单靠自己的努力很难联动。“尤其是,信息集成是实现智能化的关键。考虑到相关核心技术的产权保护,信息制造商未能完全互联。三套设备可能由三个不同的制造商提供,每个制造商都有自己的标准,并且彼此不兼容。不仅不能完全满足生产条件,而且购买后还需要重建矿山。”上述负责人说。
王认为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也是一个缺点。在一些矿山,“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比较突出,设备技术有所提高,但管理水平没有跟上。“如何从过去的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模式转变为精确的、技术性的新型采矿模式?如何梳理和优化现有的业务流程,消除落后的管理方法,优化繁琐的工作流程?借助智能设备和匹配管理,我们可以真正做到“人少运行,数据多运行。”
许多专家也指出,人才培养是一个关键因素。“煤矿已经购买了智能设备,但它们能否安全地运行取决于掌握智能采矿技术的员工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对大多数煤矿来说,这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王对说道。
要让智能化发挥大功效必须量体裁衣
如何真正找到正确的道路?同煤集团同心煤矿率先在国内建设了多个智能综放工作面,近完成了智能综放操作系统的第八次升级。综采队机电队长杨继标表示,推进智能化建设的关键是“跟不上”。
杨继标承认,如果要将该系统使用到,就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使其更适合地下工作环境。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通榆煤矿已经启动了238项技术改造。“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生产需求。为了让智能发挥作用,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定制。”
因地制宜,形成多种煤矿智能产业发展模式,分类深入推进煤矿智能发展。在此基础上,不同的地区项目也有自己的重点。例如,内蒙古露天煤矿相对较多,不仅需要开采,而且计划到2025年实现38个露天煤矿的智能连续运输。在起步较早的山东,除了具体的推广计划外,《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近还专门发行了。结合该省实际情况,从采煤和采掘等6个方面确定了智能煤矿验收的流程、标准和指标。
“据估计,经过5-10年的发展,中国的煤矿智能水平将在全球领先。目前,政策支持力度大,设备创新快,地方参与热情高。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不同的地雷有不同的途径实现情报。避免盲目命令,在不成熟的条件下实施“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