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郑煤机
2019年9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展厅,习近平听取了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进行海外并购、推动产品转型升级情况介绍。总装车间内,煤矿液压支架产品整齐排列,习近平仔细观看了液压支架操作演示。习近平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
点评:习近平总书记对先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指示和嘱托,为煤机装备生产企业和煤炭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实体产业指明了方向。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安全绿色稳定供应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广大煤炭企业干部职工要按照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努力、矢志创新,实现煤炭装备制造业从“大而全”到“高精尖”的转变,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做强实体经济贡献力量。
2.煤炭人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煤炭人开展各种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9年10月18日,“煤炭人致敬祖国”全国煤炭行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展演在北京举行。全国煤炭职工用文艺的形式表达了热爱祖国的心声,共同分享了煤炭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煤炭职工把对祖国的无限敬仰融入到每一个音符、每一组词汇中,用诗歌绘就了煤炭工业70年来与祖国风雨同行的壮美画卷。除800名观众现场观看演出外,本次展演还吸引了13万人在线观看。
点评:新中国成立70年来,煤炭人贡献了大约846亿吨煤炭。我国煤炭年产量由1949年的3432万吨,增加到1978年的6.8亿吨,再到2013年的高点39.7亿吨,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比75%、70%,支撑了我国GDP由1978年的367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0万亿元。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依然是我国主体能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煤炭人要坚定信心、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
3.全国煤炭运转能力大幅提升
2019年9月28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运营里程长的铁路——浩吉铁路正式通车。浩吉铁路全长1813.5公里,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的浩勒报吉南站,途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七省(自治区),终到位于江西境内的京九铁路吉安站。浩吉铁路规划年输送能力超过2亿吨。2019年,瓦日铁路的年运输能力增加到5000万吨,2020年预计年运输能力增加到7000万吨,煤炭铁路运输瓶颈问题大为缓解。
点评:全国煤炭转运能力大幅提升,使得煤炭运输与消费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浩吉铁路投运有助于推进煤炭资源优化配置,加快“三西”地区优质煤炭产能释放,加快“两湖一江”地区落后煤炭产能退出;可减轻南方地区对“西煤东运”“铁水联运”集疏运系统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两湖一江”部分地区从“三西”地区调入煤炭资源的物流成本,对保障南方地区煤炭安全供应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4.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2019年9月16日,山西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动员部署大会在太原召开,标志着山西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正式启动。山西将着力抓好“八个变革、一个合作”,全面推进能源领域改革创新,加快“当好排头兵”的历史性跨越。“八个变革”,一是要深入推进煤炭开采利用方式变革,二是要深入推进非常规天然气勘采用变革,三是要深入推进新能源可持续发展模式变革,四是要深入推进电力建设运营体制变革,五是要深入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六是要深入推进能源科技创新相关体制变革,七是要深入推进能源商品流通机制变革,八是要深入推进与能源革命相关企业发展方式变革。“一个合作”为深化拓展能源领域对外合作。
点评: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保障能源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本之策。选择山西,因为山西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山西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煤炭综合资源量居全国位。经历了结构失衡、市场剧变带来的切肤之痛,山西近年来提升煤炭发展质量,延伸产业链,实现清洁发展的决心更加坚定,其在转型改革方面的探索对于其他资源型地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5.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明确煤炭定位
2019年12月16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煤炭定位。会议指出,要稳基础、优产能,切实抓好煤炭兜底保障,深刻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煤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持续做好煤炭清洁利用这篇大文章,不轻易转移对煤炭的注意力,不轻言“去煤化”。要着力提高煤炭供给质量,加快关闭退出资源枯竭、灾害严重、与生态环境敏感区重叠煤矿,逐步淘汰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有序核准新建大型煤矿项目,积极释放优质产能,推进煤矿智能化发展和安全绿色开采,保障煤炭市场稳定供应。加强煤炭清洁利用,做到煤炭与煤电、煤制油、煤制气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抓好煤炭与铁路交通、电力发输等环节的平衡衔接。
点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煤炭定位,提出要抓好煤炭兜底保障,不轻易转移对煤炭的注意力,不轻言“去煤化”。我国煤炭的集中利用率在90%左右,煤炭完全可以实现清洁利用。煤炭人要坚定信心,深入学习贯彻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精神,实现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清洁利用,提高煤炭供给质量,发挥出煤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写好煤炭这篇大文章。
6.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印发
2019年1月,国家煤监局发布《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明确重点研发应用掘进、采煤、运输、安控和救援五大类、38种煤矿机器人,对每种机器人的功能提出具体要求。此后,各界参与煤矿机器人研发应用的热情高涨。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等27家单位成立了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联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立了智慧矿山与机器人研究院。截至目前,全国有152处煤矿建成了183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巡检、选矸等11种机器人已在煤矿井下应用,掘进、喷浆、搬运等19种机器人已立项研发。
点评:《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次明确提出,聚焦关键岗位、危险岗位,重点研发应用掘进、采煤、运输、安控和救援五大类、38种煤矿机器人。《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对每种机器人的功能提出了具体要求,既希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投入,又拿出标准,避免盲目投资、仓促上马,有助于煤矿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迎来新突破。方向明确,具体措施不断,我国煤矿机器人研发、智能化建设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7.30万吨/年以下煤矿处置方案印发
2019年8月28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监局联合印发《30万吨/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工作方案》。《方案》提出,通过3年时间,力争到2021年底全国30万吨/年以下(不含30万吨/年)煤矿数量减少至800处以内,华北、西北地区(不含南疆)30万吨/年以下煤矿基本退出,其他地区30万吨/年以下煤矿数量原则上比2018年底减少50%以上。
点评:我国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但30万吨/年以下煤矿数量仍有约2100处。煤炭去产能由总量去产能转向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需要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释放先进产能。而30万吨/年以下煤矿普遍生产效率低、技术装备水平低、安全保障程度低。同时,晋陕宁内蒙古新疆等重点产煤省份优质先进产能逐步释放,北煤南运通道建设加快,为煤炭调入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退出30万吨/年以下煤矿创造了有利条件。
8.全国煤矿薄煤层智能开采现场推进会召开
2019年5月9日,全国煤矿薄煤层智能开采现场推进会召开。预计350人参加的会议,终吸引了来自全国主要产煤省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大型煤炭企业的700余名从业人员。参会人数激增的背后,是各产煤地区对薄煤层智能化开采的迫切需求。我国厚度1.3米以下的薄煤层储量在3500亿吨左右,约占煤炭保有储量的20%,当前薄煤层煤炭产量仅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左右。
点评:随着中厚煤层等易采资源的逐步枯竭,煤炭开采的重心将逐渐向薄煤层和极薄煤层转移,如何安全、地开采薄煤层资源,事关矿井资源充分利用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研发智能的自动化采煤技术及装备,降低煤矿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系数和采煤效率,终实现薄煤层无人化开采的需求也愈加迫切。薄煤层智能开采拓宽了煤炭开采的“空间界限”,是增加煤炭资源可采储量、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9.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取消
2019年9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尚未实现市场化交易的燃煤发电电量,从2020年1月1日起,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抓住当前燃煤发电市场化交易电量已占约50%、电价明显低于标杆上网电价的时机,对尚未实现市场化交易的燃煤发电电量,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将现行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机制。我国告别了已经实行了15年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点评:2015年以来,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一直没有执行。在这个时间点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短期内实际影响并不大,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定价机制的转变。电力产业采用市场化的浮动定价机制,煤电产业由以前的“市场煤计划电”转变为“市场煤市场电”,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一直存在的煤电矛盾。在新的政策下,价格的传导机制更加通畅,有助于平衡煤电双方利益,从中长期看,有利于发展煤电联营。
10.我国提前完成煤炭化解过剩产能任务
国家能源局透露,我国提前2年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5年来累计退出煤炭落后产能8.1亿吨。2019年,我国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深入推进煤炭结构性去产能,关闭退出落后煤矿450处以上,淘汰关停2000万千瓦煤电机组,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与此同时,持续推进煤炭优质产能释放,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煤矿产能达到总产能的四分之三,进一步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
点评:经过近4年的努力,我国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丰硕,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成效显著,煤炭市场供需实现从严重供大于求到基本平衡的转变,煤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我国煤炭生产的主力军,煤炭市场价格保持在绿色区间,中长期合同、“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成为稳定煤价、稳定市场的压舱石,煤炭行业整体效益回升。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进一步巩固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