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内容是由明阳智能总工程师贺小兵在OWA2021(第四届亚洲海洋风能大会)大会上的发言。
(来源:微信公众号“Offshore Wind Asia”作者:Katrina)
贺小兵:下午好!去年参加过本次会议,没想到海上的平价也即将到来,大家说到平价,可能好多不管是行业的开发商还有整个产业链总是觉得来的太快,太突然。其实我觉得也不是很突然,其实在我们从事新能源开始,就一直在追求平价的新能源。我一直在强调,只有当行业的新能源做到足够低价,能够真正做到有竞争力的时候,新能源的春天就来了,当然在目前的行业或政策的导向下,海上风电将迎来一个更大的发展。
我想平价不能只在风机的价格上做很多的工作,需要整个产业链一起努力才行。我也一直说过,行业不光是要降价,更重要的是提率,降低度电成本。
因为各个省份的标杆电价是不同,资源不一样,地质条件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带来建设成本、收益率有一定区别。关于下一步中国的海上风电,需要更多的是定制化设计,刚才主持人介绍我早是做风电场的定制化设计,其实海上风电也要定制化设计,要根据资源、海床、海况、资源环境等情况做定制化设计,在各个链条上把我们的度电成本做到更优。
其实政策的需求、引导和我们的市场有个矛盾,政策需求量很大,但是行业现在走到平价,行业的市场上不来,因为平价到目前这个技术条件,距离全面海上风电平价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在市场有较大的需求量,再加上跟行业的技术降本的矛盾的条件下,实际上是全产业链有许多工作要去做的,才能满足要求。大家都知道2020年的时候,后一次陆上风电抢装过去,大家以为2021年陆上的风电装机量可能有断崖式的下降,当时很多人都这么预测。我的思考,实际上去年把整个的风电产业链的产能拉起来过后,整个产业链的成本是有一个大幅的下降,所以说海上风电大家都在抢装,更大的能力是把整个产业链的能力拉起来了。
我认为在后续的平价海上市场不会出现很大的断崖式的下降。目前中国海上新增貌似很大,如果按照中国的三大市场来发挥的话,地区规划了很多个大型的新能源基地,但是我们目前海上风电的基地,可能连我们陆上风电基地的零头都不算,真正把海上基地做大,从我个人的理解应该占整个风电的半壁江山。
因为国内的沿海资源非常好,负荷比较大、靠近负荷中心,我觉得今后海上的发展才是大的希望,刚才已经讲了目前沿海的用电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那么现在主要的解决矛盾还是通过西电东输,通过三北从南方地方送新能源的电力缺口来补充沿海的经济发达省市。拿沿海的海上发展实际上是可以弥补这一部分的能源的一个电力的需求。
大家可以看一下沿海这么多城市,绝大部分好像除了海南还有广西,其他部分都需要从外省调电到当地去。沿海的资源条件还有风况都知道,我们目前在整个海上沿海大致就要分成三个工况,长江以北、台湾海峡再加上广东浙江大致分成三类,我们讲的海上定制化一定跟风资源匹配起来。
如果我们要达到的平价按照目前的需求来看的话,比如说像广东达到8.4m/s的风速左右,水深35到35米,目前广东的电价0.45,如果采取固定桩,抢装之前大概一万七左右。刚刚看到三峡准备是做青州300万的时候,他们的估值一万三到一万四。
如果用现有技术的话,发电小时数如果做到3800h到4000h左右,如果按照一万七的造价达不到,现在我们搞项目的都喜欢倒逼技术,倒逼现在的造价水平,海南岛的电价4毛多,大家都知道海南岛的海域靠近北部湾这一代,他们主要的风资源大概在七米左右。如果做到平价单位造价不能超过一万左右,只有技术跟得上,全产业的降本跟得上,才可以做到平价。
大家都知道,广东海上风电项目开始往平价推。只要我每一个项目达到平价的条件,市场就往前推,不像以前可能所有的条件都满足了,再去上项目,现在针对项目风机的定制,工程的定制达到平价的往上推的条件。
简单举个例子,目前在陆上7米的风速做到3500小时,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估计整个沿海的资源都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开发条件,当然属于行业在技术上进步。我刚才讲过,我们做海上平价的度电成本不能只考虑分母(成本),还要考虑分子,我们如何提益,提升发电量。
更重要的下一步,我觉得一直在说搞风电,尤其搞海上风电终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一定是要做多轮融合的方案,其实在陆上大家都知道了,我们陆上提了两个一体化,解决消纳的问题。电源侧的一体化,还有电网一体化,这就是解决能源不均衡,能源配比的问题,解决了能源产出的问题。
海上就必须采取这种方式,今天讲的主题非常好。我认为今后海上一定是走深远海,大家知道上次开会的时候探讨过浙江有一个项目,大家看到所有的规划全部是近海的,当时沿海近海里面有渔业养殖各方面的限制性条件非常多。
我们看到大海是无边的,但实际上有很多限制,今后的海上往深远海走,优势一个资源好,第二个在海域的利用上有非常大的空间。目前海上漂浮式的样机台明阳做的,还有欧洲几个项目也在开展,漂浮式这一块在往前推,我建议整个全产业链一定要关注行业漂浮式的一个技术的进步,因为我认为在这一块中国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市场。
当然刚才讲了,整个海上风电一定是海洋综合能源的合作方式。我要提几个建议,尤其咱们有设计院在这里,有产业链在这里。现在我们搞风电漂浮式或固定式平台设计的时候,大家只考虑了风电专业。实际上没有形成这种综合平台通用平台设计,这样造成我们风电平台的成本是很高,主要是单一而没有综合解决方案的应用,比如海上养殖,海洋牧场海水制氢等等这些,其实今后在我们的平台设计不管是基础的设计还是机组设计,一定要考虑到海洋利用率的提升。
现在我们明阳专门组织了团队在攻关海水与制氢,明阳在海水制氢这一块将推进比较快的,并且很快有示范项目出来。刚才讲了其实海上不光是制氢还有储氢等技术全产业链的研究,我们现在在讨论海上制氢的时候,大家可能说的多的是制氢,其实要把整个海上制氢的应用场景要考虑出来。
我们怎么输氢,氢的应用如何把他变成全产业链的一个应用,如果只考虑制氢实际上从制氢这个产业来说,技术上是成熟的,从整个应用场景他还是有差距的。海上能源岛的这种方式,今后可能就像刚才说的陆上一体化的概念,我一直在推广的一个概念就是今后不光是海上风电光伏制氢包括海水淡化等等,甚至包括离岸海岛的供电系统等等都可以做到一起。
以前在陆上我们要讲单位土地的能源产出,到海上也是要提出单位海域面积的经济性的产出,这样才能把整个的成本降下来。
后就讲一下海上机组定制化设计这一块,更重要的就是适应资源适应海域条件,更重要的可能海上机组、设备甚至可以定制化成本,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一定的成本空间。
某个业主要达到平价,但是在某些经济性指标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成本上的控制,因为在海上很多冗余设计,都是必要的,可以进行一部分的优化。
刚才讲目前我们大概是分成三类,根据目前主要是风资源条件推出了三种机型,我跟行业内的朋友在讲,可能今后行业8兆瓦以下的海上机组基本上就没有了。我们今后小就是8兆瓦,刚才大家都讨论过,海上的机组是降本的必由之路。因为只有机组大了过后,整个的海工的成本,施工的成本就低了,上午分析过,现在吊装一台不管是5兆瓦还是10兆瓦一台都是600万。如果我要10兆瓦,千瓦吊装就便宜一半了,所以海上的机组是必然之路的。海上的大型化走的比陆上更快,另外也可以带动陆上机组大型化,近两年陆上机组也会达到10兆瓦级别。
把海上和陆上如果把产业链和供应链共用起来的话也可以降低成本,我们现在在做分析,大的问题就是产品在批量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规模还不够大,以前一个机型可以卖四千台,现在一个机型卖四百台,除非马上进行改型否则满足不了要求,机组成本上来非常多。
在海上机组定制化这一块一定要跟资源环境条件匹配起来,这个匹配起来我觉得更大如何提益,搞海上风机一体化实际上研究比较早了,应该五六年前大家都在提这个事情,这一块需要主机厂或者设计院包括产业链一起研究。
搞抗台,广东这个地方要利用起来,以前认为台风是安全性,现在台风可以带来经济性,今后的海上机组充分利用海上在安全性的条件下,台风带来的资源,在台风来之前或者走了之后的这一段时间实际上对于我们的机组带来的资源是非常大的,基本上有可能一个台风带来的可能顶你一个月的发电量这样的水平。漂浮式这一块大家都知道,现在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明阳跟三峡合作台在阳江,还不是深海的,做的是水深30米左右的,我们在这一块的工况还是了解比较多。我跟大家讲,可能今后在漂浮式风机上要有更多的技术上的提升。大家都知道,以前做海上风电感觉从陆上到海上的感觉,从漂浮式感觉从固定式风机到漂浮式风机往下推的,大家的理念就出来的。
任何一种像漂浮式海上风机一定是适应资源条件或者是风况条件来定制化设计的,而不是说我用固定式风机去做漂浮式风机来满足设备的要求,主要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