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引发广泛关注。该办法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针对老旧风电场如何实施“以大代小”改造升级给出了整体方向,对于充分发掘老旧风电场既有的土地、风资源优势,融合新的风电技术,激活老旧风电场的资源潜力,实现资产规模和质量双提升目标,具有划时代意义。
政策划重点
1、改造升级边界及组织管理:聚焦于单机容量变更和土地变更类的技改,需纳入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的年度改造计划统筹管控,优先消纳。
2、土地变更分为两种情况
(1)机位点不改变且风电场用地总面积小于原用地面积总和,不需重新办理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
(2)新增机位点或风电场用地总面积增加,需要重新办理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
3、财政补贴:符合本办法聚焦的技改项目,电价补贴参照《财建 [ 2020 ] 426号》,细化了每年补贴电量限额,即原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的年均份额。
风电一类、二类、三类、四类资源区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分别为48000小时、44000小时、40000小时和36000小时。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为52000小时。
4、延寿运行:运行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风电机组,如需继续运行,应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安全性评估。
5、循环利用:本办法推进“以大代小”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对于淘汰下来的废旧物资明确了责任主体,鼓励关联企业、机构加大创新投入,联合建立健全循环利用产业链体系。
除上述要点外,办法还首次明确了“以大代小”包括等容改造和增容改造。关于增容改造,受到机组点位限制、风机间距、风电场用地总面积等因素影响,经初步测算,增容后容量大约为原容量2倍。更大规模增容,须重新办理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等手续,电网消纳敏感度升高。
全场景方案
国内存量风电场规模巨大,场景多样,如何大限度发挥已有资产增值潜力呢?“一场一策、一机一策”,将成为多场景下风电场改造的核心。
场景一:以大代小
该场景的特征是运行15年以上的MW级以下风机,账面资产折旧基本完成。
金风慧能是行业内实施“以大代小”解决方案的先行者,早在2018年已经实施了批量项目,拥有一支专业化技术团队,借助自主开发的FreeMeso、GoldGIS、Resmart、风匠、风策等专业平台,可以提供包含风资源评估、SCADA数据分析、道路与集电线路一体化设计、造价与经评计算、工程改造一整套定制化设计,迭代寻优,保证从容量、发电量、造价、经济性等多维度实现优方案,安全、实施“以大代小”。在废旧物资的循环利用上,探索实施了叶片梯级更换、发电机回收利用、高载能企业分散式、风电下乡等综合解决方案,帮助业主解决后顾之忧。
场景二:单机等容
以充分利旧为初衷,在不改变原有基础和塔架的前提下,机头更换,此类改造方案,可延续原项目的补贴政策。同时,由于不改变原风机基础,不涉及林地、环评、水保等敏感因素,该方案交付周期短,还兼具发电量提升及技改延寿的优势。
金风750T和GW 1S两大深度技改解决方案,依据国际先进标准,进行安全可靠性设计,单机发电量可提升60%~100%。同时充分利旧,需处置的废旧物资少。
▲华南地区某风电场GW 1S机组并网投运
场景三:专项优化
该场景主要特征为机组运行基本稳定,但技术经济指标与原设计值、区域标杆存在偏差,通过针对性的技改,可以大化发挥机组潜力。
机组主控优化、叶片延长、部件级治理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旧改市场,具有投入小、精准性高、交付便捷、投资回报优的特点,可以有效满足风电场多样性的改造需求。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大幕已然展开,金风慧能将秉承开拓进取、精诚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理念,借力政策“东风”,为推动行业存量风电资产持续提质增效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