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392-3280885  手机:13603920885
         料仓双置式振动疏通卸料机,采用专利技术,料仓内置高频振动衬板,瞬时疏通料仓结拱堵塞,防止料仓瘀塞续堵,短时间内解决物料粘结挂壁,层层堆积形成仓容减小造成的堵塞…同样适用于溜槽以及导料槽不同工矿条件下的疏通卸料...广泛应用于料仓结拱,料仓堵塞,料仓疏通,料仓卸料。产品分类如下:料仓双置式振动疏通卸料机、工业污泥疏通卸料机、有色粉矿仓疏通卸料机、煤泥混煤疏通卸料机、有色尾矿疏通卸料机、粉体工程料仓疏通卸料机、砂岩仓疏通卸料机、粘土仓疏通卸料机、石膏仓疏通卸料机
料仓双置式振动疏通卸料机,致力于解决煤仓/料仓/结拱/堵塞/破拱/疏通/卸料等技术难题,替代传统破拱设备解决料仓结拱堵塞/溜槽结拱堵塞/煤仓结拱堵塞/原煤仓结拱堵塞/混煤仓结拱堵塞/缓冲仓结拱堵塞/原料仓结拱堵塞/装车站结拱堵塞等疏通排料技术难题...

电话:0392-3280885
手机:13603920885
联系人:张经理
The double-set vibrating dredge-unloader of the silo, the introduction of German technology, the built-in high-frequency vibrating lining plate of the silo, the high-efficient dredging of the silo arch blocking, the stop of the silo blocking, the complete solution of the material bonding hanging wall, pile up layer by layer to form the blockage caused by the reduction of bin capacity... also applicable to the chute and the chut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dredge discharge..
The double-mounted vibrating dredger is dedicated to solving a series of technical problems, such as coal bunker/silo/arching/clogging/arch-breaking/dredging/discharging, etc. , replace air cannon to solve the difficult technical problems of clearing and discharging materials, such as chute arching blocking/coal bunker arching blocking/raw coal bunker arching blocking/mixed coal bunker arching blocking/buffer bunker arching blocking/raw material silo arching blocking/loading station arching blocking etc. .
Tel: 0392-3280885
Cell Phone: 13603920885
Contact: manager Zhang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详细内容
李鹏:站在新的时点 碳中和到底意味着什么?

从去年9月底以来,碳中和的热度已经维持了一年多,而且随着近期一系列重磅文件的发布,以及格拉斯哥大会的召开,变成了一个更加被全民关注的话题。从格拉斯哥会议的争论不断就能看出来,关于碳中和,全球还远远谈不上有多强的认识,抛开国际间政治博弈的因素不谈,单是碳中和本身,就有很多存在争议的领域。在此,抛出个人的一点浅见,供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要从改革的大视野去看碳中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们要加快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但是目前的存量改革阶段,改革的难度可想而知,必须要通过外力来推动。通过将碳中和目标作为作用力介质,隔山打牛、因势利导,以此驱动改革全方位落地,经济社会的各领域都将在这个力的推动下流动起来,形成合力、形成统一意志,终重构整个经济体系,实现产业升级。因此,各类市场主体也要深刻的思考自身在碳中和进程中的定位,特别是战略考量,一定要顺大势而为之。之前的垄断优势,如果不利于碳减排,之前的技术优势,如果不能实现减碳,之前的优质资产,如果是高碳属性,都将被这场席卷全球的绿色浪潮摧垮,绝无侥幸可言。我们站在现在的时点展望2060年,就相当于站在1980年改革开放的起点上展望现在,无论有多丰富的想象力都是不够的。正如同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经验一样,为关键的不是目标,而是通过改革措施调整生产关系,终释放全社会的生产力。考虑到时间尺度的问题,目前去谈论气候变化目标是太激进还是太保守没有意义,相信只要方向正确,生产力得以释放,全国十四亿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谁就能够肯定地说不能像我们2016年提前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那样保持乐观呢?

其次,各产业都面临产品形态、工艺流程和商业逻辑的重构。有人将“零碳时代”的到来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但是现在很多人对于碳中和的认知仍然仅仅聚焦在能源或者是新能源电力上,貌似只要电源的结构彻底调整过来,把所有用的电能都变成绿电,我们就将轻易迎来一个碳中和的时代。个人觉得,这是一种惰性思维。且不说具有较大波动性和随机性的风光电在电能品质上和完全可调可控的传统电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品,要在现在的电力系统物理架构上实现新能源电力和负荷的有效匹配,就目前的经济技术手段尚无可能,更不必说未来电能在终端用能的占比还将大幅提升,电能如何全面替代目前正在以非电状态使用的油气、煤炭还没有非常明确的路径。因此,要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电力行业要实现物理网络架构和运行机制的颠覆性重构,但是目前的诸多高耗能的产业也要面临产品形态、工艺流程和商业逻辑的全面重构,绝大多数都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很多现在我们倚为支柱的产业甚至会消亡。能源和产业,二者必须同步变革,缺一不可。在这个过程中,工业企业也必须主动参与进来,与能源特别是电力企业一起协同创新,在全新的电力生产和消费架构下实现产业的绿色升级,才是正确的路径,而绝不能维持现有的能源消费路径不变,仅仅是被动等待电力系统绿色转型。特别是不能仅仅把减碳看作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手段,而应该视作是自身在新时代迎来更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动力换装。

第三,碳中和既要自上而下来贯彻,更要自下而上去推动。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后,一年多的时间内,政府各有关部门运作,迅速建立起了“1+N”的政策体系,这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政令自上而下的传输效率很高。但是仅仅靠政府的红头文件还不够,因为碳中和跟其他的事情不同,它跟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所以除了政策端充足的政策供给之外,还要想办法让全社会形成统一的认知,使得绿色低碳成为全社会追求的新时尚。这就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绿色消费领域,通过在消费端持续创新的技术迭代,使得各类低碳技术能够有效赋能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除了山更清、水更绿之外,大家还能够感受到绿色低碳技术带来的其他种种便利,要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有充足的获得感,如果每个人都是被动的去接受碳中和的理念,甚至觉得碳中和与个人的生活无关,那一定会对全社会的碳中和形成迟滞效应。电动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靠政策的强制驱动的效果远不如近几年技术进步以及基础设施完善带来的便利对产业的推动作用大,特别是电动车从一开始就具备了较好的智能化水平,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大增,实际上已经打破了汽车领域固有的品牌格局。从企业角度来看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于每一个有志于在碳中和时代占据一席之地甚至要取得更大发展的企业来说,通过建立企业的碳普惠平台,逐步引导员工感知甚至享受全新的绿色生活方式,使得员工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企业绿色转型的战略必然性,终实现全体员工的凝心聚力,激发员工的创新力,会极大减少碳中和转型过程中的管理成本。从实际的例子来看,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在基层员工不理解和淡漠的态度下实现华丽的绿色转身。国际上的谷歌、苹果等公司在这个领域都做的非常好,国内的新能源企业也普遍开展实践行动,国家电投集团也在央企里建成了覆盖全集团的碳普惠平台。汇涓流终成江海,相信随着绿色低碳理念的逐步深入,乃至成为铭刻在企业内核上的基因,这些理念的逐步转变终将在不久的将来形成生产力层面的回报。

考虑到以上三个因素,对于碳中和的实践,个人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要开辟碳中和特区。目前社会上有一种思潮,对于改革,对于碳中和急见其成,希望通过印发几个文件毕其功于一役,但是从目前看,这样做不仅将面临较大的阻力,也将承担较大的风险。市场意识的不是一纸文件就能建立起来的。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考虑要现有的能源机制中开辟一些特区,特区不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或者技术路径,的衡量标准应该是减排的力度。在特区内新的机制和新的技术具备一定可行性的,都可以很方便的开展示范和实践工作,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迭代和系统集成,取得局部的效果之后再以点带面的推广开来。特区可大可小,大如省域电网,一座城市,小如一个园区,一栋楼宇,都可以开展尝试。这样既造就了培育各类新产业、新业态的土壤,使得萌芽状态的技术能够通过实践尽快完善,也避免了战略路径判断失误却盲目推广带来的社会系统性风险。

二是要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碳中和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是低碳和负碳技术,这同样也是未来各国竞争的科技制高点,通过低碳技术形成碳壁垒,建立和巩固绿色技术优势,是未来科技研发的战略方向。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的贺克斌院长提出,碳中和所需的技术超过85%仍处在概念阶段,未来研发创新任重道远,需要越来越多在当下看来属于脑洞大开的黑科技不断涌现并得以推广应用,所以要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从我个人与很多创业企业的沟通来看,其实很多新技术完全可以由市场化的资金予以扶持,不需要也无法在当下得出结论,更多的是需要在两件事情上有所保障,一是各级政府要坚持法无禁止皆可为的理念,不要人为对创新方向和技术路线进行筛选,避免路径锁定。二是垄断环节的企业要切实负担起保供兜底的责任,对新技术特别是新机制的探索持宽容和支持的态度。

三是要牢固树立市场驱动的理念。碳中和将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初步预计近5-10年将以政策驱动为主,但是只要政策机制得当,终新技术的普遍应用将使得碳中和的进程全面转为由经济性自主驱动。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两点是一是要厘清政策和市场的边界,能交给市场的都要尽可能交给市场解决,初期的一些不符合市场化原则的强制性政策要进行梳理,并且及时退出。二是各类市场主体和资本要做好分工衔接,创投资本、国企的基金、地方各类产业基金要有合理的界面划分,明确定位,做自己擅长的环节并做好上下游的衔接,不同的投资收益诉求对应不同的风险环节,终在大的市场体制下形成良性的分工合作,推动市场机制早日成为碳中和的推动力。

碳中和是一场长跑,初期的加速并不代表终的胜利,只有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调整好节奏,合理分配资源、建立全民参与创新的体制,并由全民分享转型成果,才能终实现宏伟的“3060”战略目标,赢得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伟大胜利。

(作者李鹏,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目前供职于国家电投集团)



    华维测控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主要承担鹤煤集团煤矿选煤设备及煤矿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技术力量雄厚,机加工艺完善,设备检验及使用环境标准规范。
    煤仓双置式振动破拱排料器致力于解决煤仓/料仓/结拱/堵塞/破拱/疏通/排料等技术难题,替代空气炮解决炉前仓结拱堵塞/溜槽结拱堵塞/煤仓结拱堵塞/原煤仓结拱堵塞/混煤仓结拱堵塞/缓冲仓结拱堵塞/料仓结拱堵塞/原料仓结拱堵塞/装车站结拱堵塞等疏通排料技术难题。
     地址:鹤壁市 高新技术开发区 金山工业区 淇山路39号
     邮 编:458030
     中 继:0392-3280885(四线) 
     咨 询:13603920885
     电  话:0392-3280885
     传 真:0392-3282885
     邮 箱:farvict@126.com
网站首页  |  走进华维  |  人才招聘  |  新闻中心  |  产品展示  |  荣誉资质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公司电话:0392-3280885  |  手机:13603920885  |  联系人:张经理
地址:鹤壁市淇滨区金山工业区淇山路39号
版权所有:华维测控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备案号:豫ICP备100037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