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7日-20日,202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1)在北京新国展隆重召开。作为全球风电行业年度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再次登陆北京。
本届大会以“碳中和——风电发展的新机遇”为主题,历时四天,包括开幕式、主旨发言、高峰对话、创新剧场以及关于“国际成熟风电市场发展动态及投资机会”“国际新兴风电市场发展动态及投资机会”“风电设备智能运维论坛”“碳达峰碳中和加速能源转型”等不同主题的15个分论坛。能见App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在18日下午召开的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行业在行动分论坛上,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宋晋发表了《企业碳中和规划和产品碳足迹方法解析》的主题发言。
以下为发言精彩观点:
宋晋:自从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后,很多企业也在编制自己双碳的规划。总体而言,它是一个循环的机制,首先要想编制规划,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位是把自己排放的情况核算清楚。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进行情景的设置和预测。
有了情景、排放预测后,就要设定目标。目标设定之后,要如何实现目标,就要考虑实现的路径是什么,在这个路径下有何措施,怎样把措施落实到项目里。一步一步制定下来形成企业内部的业务请单,并实践与实施,评估环节主要是为了看规划是否还有修改的必要。
情景预测与目标设定,终希望完成碳排放的下降。一般来说企业会设定三种情形,一种基本上就是按照正常的发展,制定了“十四五”规划,按这个干下去,但会比国家2030年的目标要更高,这就是脱钩的情况。所以要强化脱钩,让它产生很多的曲线,终在这个曲线里要选择一条,比如说国家是3060或者企业2028,这个曲线能够达到一开始设定总的方向的区限。
路径、措施和项目,就是相当于企业确定了目标之后,接下来怎么干。实际上,企业看重的还是这一点,为企业未来指明了方向。
成果披露。碳交易是国家的规定,企业必须合规。就目前了解,国际上的大公司,对于供应链企业提出这方面要求,这些东西没有直接跟财务相关,但这个意义终将体现到公司运营上面。
碳足迹,与产品的竞争力直接相关。尤其是对于一些可能出口型企业,对其感受会更明显一些。它是建立在全生命周期评价基础上,是一种方法。简单理解来说,就是把一个产品,不管是一瓶水还是风机,从它的所有原材料自然资源的开采一直追溯到产品使用生命周期报废,整个全链条里。可能一般的环节就是开采、制造、使用的废气,所有环节涉及到交通运输,还有能源消耗这些排放都计算出来,后形成产品的碳足迹。
现在了解到的部分国家、地区和企业机构,对碳产品、碳足迹提出要求,比如法国对于投资大型项目的招标,对碳足迹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韩国也要求光伏产品计算。但是我国还没有看到很硬性的要求。我认为将来可能这个事情会越来越多。
现在有好多企业都没有对碳排放数据做持续的跟踪、核算、对比,这样碳足迹也就没有意义了。建立碳排放管理系统,是很多企业忽略的一点。实际上,建立体系是位,只有在体系下才可能降低自身的运营碳排放。而减少碳足迹就是在标准或是倡议下,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优化革新,减少材料的使用,从而达到减少碳足迹的目的。
积极参与市场化机制。对于高排放企业,或许能带来一些不错的收益;对于风电企业,能够换来真正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支撑其他的工作开展。
后是把双碳行动融入到企业战略,这个不仅仅是企业能管部门或者是生产部门的事情,它是是决策层或者高层的事情。靠企业的行动终引导整个行业,整个社会去实现绿色和低碳,这个就是我今天所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根据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