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十四五’期间,中海油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达总投资的5%-10%。到2050年,中海油的目标是至少50%的利润来自新能源。”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ID:Eknower 作者:夫荣)
2021年8月19日,在公司2021年上半年财务业绩发布会上,中海油董事长汪东进宣布了新的新能源投资发展规划。
显然,中海油在加快布局新能源的步伐。
此前,中海油设定到2025年每年在新能源项目上投入5%的目标。此次发布会上的新消息显示,这一比例将在“十四五”后期增长到10%。2021年中海油整体资本支出预计为900-1000亿元人民币。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海油已组建新能源业务部门,推进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化发展。
汪东进称:“新能源业务对中海油来说是个新领域,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十四五’期间,对新能源业务的投资比例是每年占总资本支出的5%-10%。按照一年投资1000亿的话,就是50-100亿。当然早期主要是获取风场和光伏资源,投资占比会小一些,后期比例相应提高。”
中海油还将择优发展陆上风电和光伏项目。整个“十四五”期间,该公司对陆上光伏、陆上风电的发展目标为不低于500万千瓦。
围绕新能源,中海油打的是一套组合拳。
这家公司先后成立新能源公司、碳中和研究所,积极推进国内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发行全国首单CCER(国家核证碳减排量)碳中和服务信托。
在碳中和的时代洪流下,化石能源将不断被蚕食,终被清洁能源取代。中海油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目前,它必须处理好两重挑战:一边是要完成中央对油气保供的战略要求,另一边快速布局清洁能源。
从全球看,其国际同行已经疯狂涌入新能源领域。比如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计划未来十年内,每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入30亿美元,能源产量将增长三分之一,其中大约一半来自液化天然气,另一半来自电力——主要来自太阳能和风能的增长。
其实,在“三桶油”中,体量小的中海油,对新能源为重视。
今年2月24日,汪东进就召开会议,提出中海油要“把握能源转型大势,争当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力军”,并将新能源尤其是海上风电提上了公司战略高度。
中海油的新能源之路历经波折。
中海油曾经早看到了发展新能源的好时机,但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退出了这一领域。
15年前,新能源发电成本贵到难以想象——风电上网电价高出当时煤电电价近一倍,光伏发电电价是煤电的10倍。
彼时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曾经一手打造了中海油的新能源版图。作为油气系统有名的“改革派”,他很早就意识到发展新能源的必要性,并强调中海油是一家能源公司而不是石油公司。“就算做牺牲品,也要朝新能源方向探索”。
2006年底,中海油决定开发建设新能源产业,将原先三级单位新能源板块从中海油石油基地集团中剥离出来成立了中海油新能源。同时,中海油将海上风电列为“未来30年中海油的重点投入”领域,并且开始提前布局海上资源。
2009年,中海油独有的海上对外合作专营权被打破。中海油开始将新能源业务列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并做出两个战略调整方向:一是更充分地开发海洋油气资源,从浅水走向深水,从300米水深向3000米水深进军;二是在发展传统能源的同时,加快清洁绿色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探索新产业,推动产业转移。
然而,2011年起,中海油开始放缓新能源领域的投资,2012年后甚至逐步暂停了这方面的投资。2014年,中海油开始大幅剥离风电业务,并提出将油气主业摆在突出位置,新能源公司也随之解散。
2019年1月,中海油进入江苏省海上风电项目。这标志着中海油自2014年新能源公司解散后,重新启动海上风电业务。半年后,中海油专门斥资20亿元成立了融风公司,正式对外宣布重新进军风电等新能源业务。
之所以以风电为切入点,是因为中海油具备丰富的海上工程资源和生产作业经验,海上风电在诸多可再生能源之中跟中海油业务契合度高,可以此为契机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低碳产业竞争力,而且海上风电市场规模巨大,具有广阔的前景。
2019年10月,汪东进执掌中海油后,对于新能源的业务愈加重视。中海油的新能源发展打开新篇章。
两年来,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已经具备风电、煤制气、动力电池、生物质能、太阳能及氢能等六大业务板块。尤其在海上风电领域,其海上风电项目江苏竹根沙项目规划装机容量300兆瓦,今年获得开发权的第二个项目在广东汕头,总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
如今,在新能源领域重新出发的中海油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