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解读《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上透露山东已有6座加氢站、7条氢能公交示范线路、上牌车辆242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已初见成效;下一步将启动可再生能源制氢试点示范工作,探索氢储能;《车用加氢站运营管理规范》等3项地方标准已立项等众多重点信息。
据了解,早在2018年山东就已经开始编制氢能规划,是国内早开展省级氢能规划的省份之一。2018年12月,山东省氢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新旧动能转换研讨交流会在中国工程院召开。
2019年中规划初稿完成,曾提出,到2025年,全省氢能源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200MW,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达到 50000 辆,加氢站数量达到 200座。到2035年,规模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实现高质量稳健发展。初稿形成后,先后3轮征求了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和有关企业的意见建议,如今进行了多轮集中修改的《规划》近日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实施。
01、《规划》主要内容:实现“三步走”《规划》主要包括发展环境、总体要求、发展路径与空间布局、重点发展任务、保障措施和环境影响评价等6个部分。《规划》以2019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2020-2030年。
在发展阶段上,围绕建设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区,实现“三步走”。
从现在起至2022年,为全面起步阶段。产业发展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工业副产氢纯化、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材料和动力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率先取得突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物流等商用车领域率先示范推广。
2023年至2025年,为加速发展阶段。产业链条健全完备,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制氢、储运、加氢及配套设施网络逐步完善,氢能在商用车、乘用车、船舶、港口机械、分布式能源、储能等应用领域量化推广。
2026年至2030年,为塑造优势阶段。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关键技术综合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和品牌,建立氢能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业态深度融合的新型智慧生态体系。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建成集创新研发、装备制造、产品应用、商业运营于一体的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区。
在发展布局上,着力“构筑两大高地、布局两大集群、培育壮大鲁氢经济带”。构筑两大高地,围绕“中国氢谷”、“东方氢岛”建设,将济南打造成为氢能产业创新研发、装备制造、商务会展、商业应用基地;将青岛发展成为氢能轨道车辆及船舶研发制造、氢能港口机械及物流应用、氢能热电联供及固定式、分布式电源研发应用基地。布局两大集群,形成以潍坊、淄博为龙头的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集群和以聊城、济宁为龙头的燃料电池整车及氢能制储装备产业集群。借助两大高地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两大集群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壮大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聊城-济宁为重点区域的“鲁氢经济带”。
在重点任务上,谋划实施“七大工程”。即实施创新驱动、装备提升、基础保障、示范应用、产业融合、标准建设、安全环保七大工程。明确发展重点,从有潜力和优势方面重点突破,着力破解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加氢基础设施等瓶颈制约,着力推进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及相关装备产业加速发展,着力推动氢能在交通、船舶、港口、冶金、发电等领域推广应用,着力抓好标准体系和安全环保建设,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示范应用领先、配套设施完善、质量安全可靠的氢能产业体系。
02、规划突出亮点一是明确了氢能产业发展的路径。
围绕氢气制取、氢气储运、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燃料电池系统、氢能推广应用等5个氢能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按照发挥优势、补强短板、突出重点、提升层次的原则,分别明确了发展的路径和方向,确立了发展的优先次序,形成了全省氢能产业发展的路线图、施工表。
二是健全了氢能产业发展的指标体系。确定了技术研发、产业发展、推广应用等3大类11个具体指标,测算了2022年、2025年、2030年的预期发展目标,特别突出“十四五”,对能够逐年推进落实的“氢能产业总产值”、“加氢站数量”、“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和“关键部件国产化率”等发展目标,从2020年至2025年分年度进行了细化明确,增强发展的指导性。
三是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有机统一。围绕重大发展布局、重点创新平台、重要基础设施、重要应用示范等,形成了7个专栏,并规划布局了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青岛中德氢能产业园、潍坊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淄博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产业化、东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示范等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重点产业项目,增强了规划可操作性,保障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四是支持先行先试。加快氢能多领域多场景示范推广应用,促进氢能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针对加氢站审批管理不明确、氢能标准不健全等问题,鼓励各地出台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03、6座加氢站、7条氢能公交示范线路、上牌车辆242辆,山东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已初见成效。山东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起步良好,已初见成效。
一是规划政策体系有力。2018年,山东省完成了《山东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25年)》《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强化了规划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2019年初,山东省成立全国省级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联盟,6月,中国氢能联盟在山东发布全国个《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成为支撑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济南、青岛、潍坊、济宁等市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氢能产业政策。比如,青岛市出台了《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重点支持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潍坊市出台了《关于做好全市汽车加氢站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工作的意见》,将氢气参照城镇燃气进行管理,解决了加氢站行业监管、选址、经营许可等实际问题。
二是示范应用初具规模。目前,山东省已建成加氢站6座,其中,5座日加氢量在500公斤以上。在济南、潍坊、济宁、聊城等市开展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示范运行,已开通燃料电池公交专线7条。目前,全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牌数为242辆。今年3月份,潍柴集团举办了“潍柴20000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正式投产”仪式,标志着山东省氢燃料电池业务走出了迈向全球一流商业化的关键一步。
下一步山东将采取有力措施,结合部门职能进一步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提升制储运氢及成套装备的生产能力。重点开发工业副产氢纯化装置和电解水制氢装置,以及开发高压气态储氢装备、低温液态储氢装备和采用复合储氢技术的新型储氢装备,突破管道材料、压缩机、氢气计量等关键技术。鼓励引入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加快加氢机、控制阀组、氢气压缩机、站控系统等氢能配套产业发展。
二是着力提升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品质。积极推动青岛、潍坊、淄博燃料电池及动力系统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推进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产业化、规模化。加快培育发展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炭纸等关键材料及工艺,大力提升双极板、膜电极、电堆及其核心零部件等产品品质。
三是着力提升燃料电池汽车整车集成与控制系统性能。做优做强燃料电池客车、物流车,积极研发重型卡车,前瞻布局乘用车。围绕提升整车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等要求,优化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及动力总成集成与控制技术,全面提升整车设计、制造水平。发挥山东省骨干企业优势,以济南、青岛、聊城等城市为重点,着力发展8-12米燃料电池公交车、4.5--7.5吨物流车、市政环卫专用车等,全力突破40吨以上燃料电池重型卡车关键技术,逐步实现批量生产能力。
四是着力提升山东省燃料电池轨道交通、港口机械和船舶等装备水平。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积极突破适用于轨道电车的氢动力系统,大力开发应用于矿山、港口、码头的燃料电池工程机械及叉车、自卸车、装载车,探索研发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海洋及内河运输船舶。
此外,发布会上还透露出以下重要信息:
01、省级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即将出台目前,氢能的使用主要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集中在公交、物流等商用车领域。加氢站是支撑氢能源汽车使用的重要设施。山东省现在运加氢站6座,主要分布在济南(1)、潍坊(2)、聊城(1)、济宁(1)、德州(1)等地。其中,青岛、潍坊、济宁等3市已发布加氢站建设及运营管理办法,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山东省在加氢站建设、地市级产业扶持政策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为制定山东省加氢站建设标准和运营管理办法,2020年5月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安排人员赴青岛、潍坊、济宁实地调研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氢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氢能产业发展等工作情况。我厅正在组织制定《山东省加氢站技术导则》和《山东省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主要包括加氢站设计、建设管理相关技术要求、加氢站审批流程、规范运营、安全管理等有关内容,目前该技术导则和管理办法已通过次专家论证。
下一步,将尽快完善出台上述两个文件,指导各地做好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工作,促进氢能产业有序发展。
02、《车用加氢站运营管理规范》等3项地方标准已立项氢能产业标准随着氢能产业应用而发展。目前氢能产业及相关标准化工作正处在一个发展和完善期,据统计,现有相关国家标准137项、行业标准20项,各省也针对各地实际制定一批配套地方标准。目前,山东省发布地方标准《加氢反应器定期检验规则》《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运营规范》2项,《车用加氢站运营管理规范》等3项地方标准已立项,现已基本编制完成。另外,企业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约23项。目前,随着产业深入发展,大量标准需要不断完善。
03、启动可再生能源制氢试点示范工作,探索氢储能氢能作为一种来源广泛、清洁无碳、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和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理想互联媒介,也是实现交通运输、工业和建筑等领域大规模深度脱碳的选择。围绕着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结合氢能技术发展的阶段特点,近期我们将重点在两个方面推进氢能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
一方面,启动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制氢试点示范工作。与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相比,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主要优势是绿色环保,全过程零碳排放;氢气纯度高,适合对杂质含量要求严格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据国家权威机构预测,未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将成为大规模制氢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围绕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实现快速规模化发展。截至5月底,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685.5万千瓦,居全国首位;风电装机容量1379.6万千瓦,居全国第四位。在可再生能源制氢方面,我省已具备先行先试的良好条件和发展潜力。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在具有规模化盐碱滩涂地光伏发电的东营等地,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基础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可再生能源制氢现实路径,为规模化、市场化应用积累经验、探索路子。
另一方面,探索推进在储能领域的示范应用。随着省外来电规模不断扩大和省内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我省面临的电网调峰和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越来越大。氢能的可存储性和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发电技术的逐渐成熟,将为这一问题提供重要解决方案。我们将发挥氢能调节周期长、储能容量大的优势,逐步开展氢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场景技术示范,探索培育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增强可再生能源自我调节能力,有效减少电网调峰压力。同时,充分利用氢—电转换的优势,通过多能互补和智慧微网等手段,因地制宜布局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探索在园区、矿区、港口等特定区域开展以氢为核心的能源综合利用示范。通过发挥氢能作为能源互联媒介和耦合剂的特性,推动氢能与电力、热力等能源品种互联互补,营造形式多样的氢能消费生态,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04、《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将出发布会上透露《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已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咨询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