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近日黄石市发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详情如下:
本纲要根据《中共黄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十三五”发展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黄石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黄石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
章 更新发展理念 谱写全面小康新篇章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黄石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新常态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开创黄石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新局面,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迈向现代化特大城市。
节 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转型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全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牢牢把握“三维纲要”,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跨越千亿元大关,达到1228.10亿元,年均增长10.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7700美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年均增长1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4813亿元,年均增长25.0%,建成亿元以上项目861个。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业总产值1948.02亿元,百亿元产业由4个增加到6个(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机械制造、建材、食品饮料、医药化工);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39.66亿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湖北黄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县域经济长足发展。大冶市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并实现“四年四进位”,阳新县连续两年获得全省县域经济进位奖,全市6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
产业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等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食品饮料、化工医药等优势产业成长为百亿元产业,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基本关停全市所有“五小”企业,轻工业占工业产值的比重比2010年提高2.8个百分点,达到15.9%,资源产业占工业比重下降2.34个百分点,被列为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市。
市域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南向融合、东西开拓、环湖建设、沿江发展”四大工程全面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引领城市发展从环磁湖时代迈向环大冶湖时代,形成黄石、大冶、阳新一体化发展格局。以建设黄石工矿废弃地综合利用试验区为契机,启动了黄石的“西部大开发”。沿江开发加快推进,棋盘洲新港一期建成开港。全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61.3%,比“十一五”末提高4.5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得到巩固提升,五年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56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0.24公里,综合交通网总规模达到7348公里,大广、杭瑞、黄咸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武汉至黄石城际铁路通车运营,武九客专、黄阳一级公路、大冶湖特大跨湖大桥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开工建设,棋盘洲和武穴长江公路大桥获国家核准批复。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城市道路785万平方米,新建雨水管网173公里、污水管网249公里,新建改建供水管网249公里,新建天然气管网370公里,公交车万人拥有率达到12标台。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完成农田水利投资27.85亿元,解决59.54万农村居民和25.9万农村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县乡等级公路177公里,建设通村公路1708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客车,农村居住环境、农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保障性住房改革、大部制改革、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共承担40多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破解资金不足、土地瓶颈、市场化水平不高等制约发展的问题。市场主体达到21.7万户,基本实现三年翻番,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企业分别达到724家、237家。对外开放更加深入,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9.34亿美元,年均增长8.1%;累计出口64.6亿美元,年均增长22.8%,出口市场发展到144个国家和地区,创建了服装、黑色金属材料2个出口基地,被评为“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沿江开放开发加速推进,园区开发面积达到143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占全市的80%,全省地级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统筹推进“五城同创”,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成功创建全国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省级森林城市,被纳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创建城市,获批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2个镇(街办)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8.4%,提前一年完成规划目标。完成植树造林45.92万亩,新建城市绿地249公顷。“四治”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整治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460家,一批重点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实现100%达标,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举办两届园博会并顺利申办省首届园博会。
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536元、12004元,年均分别增长10.6%、13.3%。扶贫攻坚力度加大,五年减少贫困人口8万人。累计投入94.02亿元,实施各类保障性住房82464套,基本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城镇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累计新增就业35.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4%以内,全市“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被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市直城区新农合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转轨,全面实施了新的医保政策。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管理,城市社区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学前教育快速普及,5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水平得到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6%。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成功承办2012年乒乓球女子世界杯赛、2014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和2015年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赛事,获2018年第十五届省运会举办资格,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对社会免费开放。“三网融合”加快推进,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应急、医疗救治等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乡镇基层卫生医疗条件全面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富有成效,涌现“时代楷模”刘伦堂,黄石市、大冶市分别获得全国地级、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法治黄石、平安黄石建设扎实推进,杜绝了重特大伤亡事故,应急救助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民防、科协、无线电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正处在转型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结构不够优,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创新要素聚集不足、创新驱动能力较弱;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不足,特别是能够引领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不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艰巨;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改革举措落地需要下更大功夫;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都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能力素质、工作方法不适应新常态要求,办事效率不高、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相较于发达地区而言,我市既面临着壮大规模总量的压力,又面临着调结构转方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在总量进位、结构优化、动力增强、矛盾化解、短板补齐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十三五”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深度调整期,在曲折分化中缓慢复苏,国际发展环境总体好于“十二五”时期。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进入以新常态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黄石经济转型升级既面临宏观环境的倒逼压力,又面临多重叠加的重大发展机遇,总体上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全球看,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突破,将为我市加快转型升级创造新的增长空间和机会。从国内看,中央作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有利于我市加快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在更大范围扩大开放、配置资源;继续实施主体功能区、促进中部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型城市转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独立工矿区转型等区域发展战略,将为我市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政策支持;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改革红利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带来巨大需求,将为我市经济增长提供新的重要动力。从全省看,我省继续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推进“两圈两带一群”和“一主两副多极”建设,明确黄石打造鄂东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战略节点的战略定位,将对黄石转型发展给予更多政策支持。从自身看,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转型发展在经历了阵痛后逐步焕发新的活力,特别是随着大冶湖生态新区加快建设、沿江开放开发加速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快速成长,必将全面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升级的巨大动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纵观大势,“十三五”时期是黄石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的开拓期,是黄石加快发展“黄金十年”中的“足金五年”。黄石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区域性、阶段性特征已彰显出新的发展潜力、韧性和空间。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机遇,保持战略定力,竞进提质,积极引领新常态,奋力开拓转型发展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