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纲要规定“十三五”期间,加快能源综合开发,建设汉中主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略阳电厂6号机组节能改造,汉中东部(西乡)热电联产,中核陕西铀浓缩公司核能工业园,宁强县天然气热电联产等项目。推进嘉陵江水电梯级开发,略阳西汉水余家河水电开发,略阳黑河梯级水电站工程,略阳街口水电开发,西乡大河梯级电站,西乡山河水电站,勉县张家河五级水电站,佛坪耖家庄水电站、三河口库区坝后式水电站、金水河梯级电站,洋县黄金峡水电站、宁强阳平电站、太白滩电站等项目。建设白雀寺100MW风电场,华晖新能源公司50MW光伏发电,勉县地面及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西乡分布式光伏发电,陕飞公司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西乡风电开发,勉县风力发电,宁强风力发电,佛坪风力发电等项目。加快推进“气化汉中”二期工程,实施“煤改气、油改气、油改电”工程,西气东输中贵联络线工程,航空智慧新城燃气及分布式能源建设,西乡、宁强县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等项目。全文如下:
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实现追赶超越和建设“三市”的关键期。根据中央、省委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市委、市政府通过的汉中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编制本规划纲要。
篇 追赶超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总结“十二五”发展成就和经验,科学审视市情特征,准确把握发展阶段,客观研判环境变化,适应引领新常态,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努力实现追赶超越。
章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陕南循环发展的机遇,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富裕汉中百姓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应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圆满完成,汉中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西部中等发达城市行列。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实现了“四个一”目标,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9%、21.1%、28.2%、17.2%。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50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09.9亿元,是“十一五”的3.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1248.85亿元,是“十一五”的2.24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于陕甘川毗邻城市前列、稳居全省方阵,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四小虎”之一,工业化实现了由初期向中期的跨越。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非公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51.5%,比“十一五”末提高两个百分点。粮油生产实现十二连丰,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明显,十大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速推进,猪、药、茶、菜等特色优势农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60%。产业结构加速调整,航空装备制造、新材料、数控机床、节能与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20%。民间资本投资活跃,占比高出全省7个百分点。全域旅游引领服务业快速发展,“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影响持续扩大,“中国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等系列特色活动享誉全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44:38,二产提高近5个百分点。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汉中城固机场建成通航,十天高速全线通车,西成客专、阳安二线、宝汉高速加快建设,9县区通高速公路,汉中成为全省拥有绕城高速环线的地级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汉江综合整治、南郑云河水库、洋县卡房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略阳电厂二期顺利建成,城乡综合电网日益完善,“气化汉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兴元新区、滨江新区等城市新区建设和东关风貌街区、旧城棚户区改造加快实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绿水、蓝天、青山、宁静”四大工程推进成效显著。积极实施江河水污染防治和水源涵养,汉江出境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标准,有力保障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通水、安全供水。投资17亿元的中心城区和10个县城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全部建成投用,实现全覆盖。工业点源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覆盖率达58.18%,森林面积居全省。节能减排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气天数位居全省前列。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美丽汉中建设稳步推进。
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汉中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经济技术开发区,汉中航空智慧新城成功跻身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铺镇工业园区成功获批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3个循环经济园区聚集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产值占工业半壁江山。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57.8%、71.3%。循环农业基本形成了种养殖、有机果蔬茶、观光体验循环发展模式。八大循环产业体系、12条循环产业链中的8条基本形成,全市企业内小循环、产业间和园区内中循环、全社会大循环的三级循环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民生保障明显提升。坚持财政支出和新增财力“两个80%”用于民生。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全覆盖。率先在全省探索开展移民搬迁户适龄人群免费大专学历职业教育。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造了全国的“汉中模式”,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网络实现全覆盖。就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累计实施陕南移民搬迁35.36万人,为40万城镇低收入和无房人群提供保障住房14万套,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城乡特殊群体利益调整机制不断完善,54.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实现翻番,收入比从3.47:1降到3.07:1。文化、体育、广电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加快。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幸福感日益增强,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快速上升,“十二五”末达到80%。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职业资格改革、收费管理制度改革、社会事业改革等有序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达57.5%,面向社会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公共安全治理、防控能力和城乡社区自治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中航工业、金汉汽车、陕西有色、亿丰国际、普汇中金等一批大企业集团成功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实践证明,“十二五”是汉中综合实力大提升、阔步迈入陕甘川毗邻地区经济强市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的五年,是社会民生显著改善、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十二五”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得益于全市上下坚持生态立市,循环发展不动摇;坚持追赶超越,提质增效不停步;坚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不懈怠;坚持改善民生,和谐发展不偏倚;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不放松;得益于加强党的领导,强化作风建设,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勇于担当。这是中省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结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要素拉动乏力、发展方式落后、瓶颈制约凸显、脱贫攻坚艰巨,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及经济外向度“三低”问题突出。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