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近日安顺市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详情如下:
2016年至2020年是安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期,是扶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决胜期。为阐明全市发展战略意图,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根据《中共安顺市委关于制定安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安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专项规划和各项重要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安顺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必须正确认识发展环境、面临形势,明确工作指导思想,制定出科学务实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章 发展环境
深入分析我市“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情况,准确研判“十三五”时期面临的环境形势,深刻认识并准确吃透上情、把握市情、掌握外情,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是科学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安顺建设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也是自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五年来,全市紧紧围绕提速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总目标,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打好“一二四”攻坚战,化危机迎挑战、抓机遇促发展,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是我市经济提速发展,综合实力提升快的五年。全市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32.9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25.41亿元,年均增长14.9%。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由2010年的34.5亿元和19.8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7.6亿元和69.8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3.1%和28.6%,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年的111.3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300亿元,年均增长63.5%。
“十二五”是全市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优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从2010年的17.3:38.1:44.6调整为2015年的18.1:33.2:48.7。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粮经比由2010年的52:48调整为2015年的30:70。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工业园区不断壮大,工业化和信息化加快融合,一批建材、化工、装备、医药、特色轻工项目投产达产,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全市工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76.3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59.66亿元,年均增长15.04%。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15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4.69亿元,是2010年的2.95倍。“十二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36亿人次,年均增长28.4%,实现旅游总收入1312亿元,年均增长29.8%。
“十二五”是我市破除发展瓶颈,城乡面貌变化大的五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平坝撤县设区,中心城区面积由50平方公里拓展到90平方公里,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和美丽乡村。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4%。“十二五”时期,我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沪昆客专安顺段基本建成,安普高速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黄果树机场开通运营,年旅客吞吐量达15万人次以上。解决4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治理93座小型病险水库,水利设施逐步改善,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获国家批准立项,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安顺段)基本建成。“三网融合”试点启动,实现贵阳、遵义、安顺三地通信同城化,4G网络建设顺利推进,27个空白乡镇邮政网点建成运营,西秀区列为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和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
“十二五”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强的五年。国有企业、行政管理、财政、金融、文化事业、农村改革等各项改革扎实推进。组建安投公司等一批平台公司。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云马、风雷等民品生产顺利推进。组建安顺油脂集团等一批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64%。普定、镇宁获批国家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成功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市。西秀、紫云农村信用社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家喻建材、金秋科技在新三板成功上市。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普定县发放全省本《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率先开展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西秀区和黄果树景区、格凸河景区纳入全省旅游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黄果树、龙宫实现一体化营销。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与贵阳、贵安新区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与对口帮扶城市、沿海城市、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率先在深圳前海设立金融窗口,开展境外融资业务。引进中核工业、广药集团、国电集团等一批500强企业,建设公用型保税仓。青岛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全面推进,安顺˙青岛共建产业园区初见成效。“十二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3.03亿美元,累计外贸进出口总额3.85亿美元。“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省外项目到位资金1480.3亿元。
“十二五”是我市坚守两条底线,生态建设成效好的五年。完成营造林176万亩,治理小流域8条,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507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7%以上。建成18个城区山体公园、小型游园,完成中心城区30座山体公园化绿地建设工程,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7平方米。邢江河湿地公园、虹山湖省级湿地公园启动试点建设。全市新增14个生活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率91.3%,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2%。夜郎湖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各县城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达标率95.8%,中心城区及各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十二五”是我市社会协调发展,人民得到实惠多的五年。教育保障条件大为改善,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5.44%,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6.0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2.08%。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49.7%,每万人人才资源数达到987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得到提升,千人口医疗卫生床位数达4.27张。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双降”目标任务。实施一批文体惠民工程,文化、广电、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安顺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普定县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6%和16.1%。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累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8.37万人,实现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全覆盖,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和精准扶贫,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安置点42个,实施4.6万人搬迁。“十二五”期间减贫41.35万人,先后有2个县、40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共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2.6万套,竣工6.2万套,解决5.3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86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