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近日常德市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详情如下:
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五次全会、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编制,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指南,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篇 基础和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关键时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时期。推动“十三五”的发展,必须客观总结“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
章 现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市发展不平凡、不简单、不容易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难繁重的改革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围绕“现代常德、幸福家园”总战略,创造性地提出“新常德新创业”总要求,通过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打响“民生升温、园区攻坚、城市提质”三大战役,全力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和城乡建设,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总体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量质齐升。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登上2000亿台阶,2015年达到2709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1.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26550元提高到46408元;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桃源县、鼎城区、澧县、汉寿县、石门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6.8%,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48亿元,是“十一五”的3.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45.5亿元,汽车、住房、信息、休闲、健康等个性化、定制化消费比重持续提高。
图1:常德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图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18.8:45.9:35.3调整为13.1:45.7:41.2,全球知名的清洁能源公司汉能集团、国内信息技术领军企业浪潮集团、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华侨城集团、国内著名商业地产企业万达集团等一批战略投资者成功引进。工业规模稳步提升,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比2010年增长81%;高新技术企业从54家增加到97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实现全覆盖,标准化厂房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五个双百亿产业”初步形成,大宗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西湖西洞庭、桃源县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梦幻桃花岛欢乐水世界、柳叶湖环湖马拉松赛道等重大旅游项目相继竣工,德山宜达物流园、鼎城桥南隆腾物流园等重大商贸物流项目建成运营,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债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金融体系逐步完备,乡镇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
图2:常德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图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石长铁路复线竣工,黔张常铁路开工建设;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25万公里,常岳高速、常荆高速建成通车,“一环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沅澧快速干线部分开工,具备条件建制村100%通水泥(沥青)路,县乡公路条件显著改善;桃花源机场4D扩建竣工;水运航道总里程达到1775公里,其中1000吨级以上航道达到85公里、1000吨级以上港口泊位达到3个。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桃源水电站、常德电厂、临澧凯迪生物质电厂、德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发电,常德经开区、津市工业园光伏屋顶电站并网发电,初步构建起水电、火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多种能源综合保障体系;“五县一市”管道天然气输配工程全线贯通,实现天然气输送“县县通”。水利设施条件加快完善。蓄洪垸堤防加固、灌区续建与节水配套、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排灌泵站改造等重大水利项目实施成效明显;43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饮水安全全覆盖。信息基础设施提速发展。云计算中心、智能交通、智慧城管、数字防控、地理空间框架系统建成运行,“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已现雏形,4G网络构建走在省内前列,成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城乡建设焕发新貌。城镇化率达到47.6%,比“十一五”末提升8.1个百分点。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步伐加快,白马湖公园、丁玲公园、三馆三中心、桃花源大桥等相继竣工,“三改四化”成果丰硕,市城区207条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路改全部完工,武陵桥、朗州桥、七里桥、柏园桥4座城市景观桥梁建成通车,武陵阁步行城、桥南商圈焕然一新,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成功创建并保持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津澧融城步伐加快,津市-澧县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城区加快发展,鼎城灌溪、临澧新安等17个镇纳入全国重点镇。“3+N”完美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实施街道“一所一校四中心”、社区“一站一园一场五室”建设;“3+X”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80多亿元,硬化农村公路2828公里,完成行政村电网改造1485个,柳叶湖太阳谷、鼎城“五朵金花”、石门秀坪园艺场、桃源枫树维回新村、安乡安丰出口洲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展现新风采。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解决了31.8万人的脱贫问题;皂市移民搬迁安置圆满完成。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4.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513元、11744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和2.1倍(按当年价格计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实施,累计支付各类社会保险待遇326.9亿元;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发放低保资金28.3亿元,分散和集中供养五保对象年人均供养标准分别达到2900元、5700元,均比2010年翻了一番;社会救助、慈善福利、残疾人事业等取得新成绩。住房保障力度持续加大,累计投入资金400多亿元,解决了34万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问题,全面实现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通过国家验收,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达到47.98%;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在全省率先进行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全市200多处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有序推进;石门县获批国家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县。
图3:常德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图(单位: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启动“教育卫生三年攻坚行动”,教育和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教育经费总量300.3亿元,是“十一五”的1.93倍,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99.5%;新建改建各类学校1000多所,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功申办设立。新建改建各类医疗机构3909处,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市中医院门诊大楼建成使用,常德湘雅医院主体工程竣工,市、县、乡(街道)医疗卫生体系更趋完善,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持续加强。文化事业加速发展,群众文化演艺“百团大赛”形成品牌,一批标志性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良好成绩。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两次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审计、统计、粮食、人防、气象、地震、档案、民族宗教、对台、方志、科协、贸促会、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应急、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灾害防治、国防建设等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