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廊坊市下发关于廊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详情如下:
“十三五”时期是廊坊加快推进绿色发展、高端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分析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和机遇挑战,以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统筹谋划好全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生态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政治更加清明、人民更加幸福的新廊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中共廊坊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规划期为2016-2020年。
篇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章 现有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廊坊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优生态、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十二五”时期,全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全市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351亿元增至2015年的2473.9亿元,年均增长9.5%,人均生产总值由3.2万元增至5.4万元;全部财政收入由195.4亿元增至481.3亿元,年均增长1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05.9亿元增至303.4亿元,年均增长23.4%,全部财政收入总量由全省第六位升至第三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由全省第四位升至第三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909亿元增至2166.8亿元,年均增长2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51.5亿元增至721.6亿元,年均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419.1亿元增至793.2亿元,年均增长13.6%,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部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4.5%提高到1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由7.8%提高到12.3%,经济发展保持了有质量、有效益的良好态势。
——经济结构日益优化。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积极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一五”末的11.6:53.6:34.8调整为2015年的8.3:44.6:47.1,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格局,实现历史性突破。一大批高端项目顺利建设,五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289项,其中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项目占60%以上,争列省重点项目199项,航天振邦、精雕数控机床、固安卫星导航产业港等一批高端项目投产。新兴产业支撑力明显增强,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现代服务、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发展,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8%,成为发展快的支柱产业;高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4%。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超过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38.1%提高到61.6%。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五年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281项,投入工业技改资金2334亿元,压减过剩产能圆满完成省定任务。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建成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11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家,大厂、固安获批农业科技园区。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良好开局。抢抓协同发展重大机遇,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全面提升对接水平,在规划、产业、交通、金融、生态等方面进行深度对接,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签订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对接顶层设计,在协同发展大格局中明确“三区一地”的发展定位,制定了全市实施意见,持续加力加以推进。立体化交通网络加速形成,北京新机场全面开工建设,新机场外围“五纵两横”综合交通规划获得国家批复,京沪高铁、津保铁路和廊沧、京台高速廊坊段建成通车,京廊通勤高铁开通运行,京唐、廊涿、京霸、固保、平谷线等轨道交通项目顺利推进,京秦、密涿等断头路加速对接,燕郊跨潮白河大桥加快建设,率先成为京津冀“交通一卡通”试点市。功能承接实现突破,京廊科、教、文、卫协同持续深化,燕达医院与北京朝阳、天坛医院共建共管,率先建立社保异地结算机制;北京五中、八中等分校落户,北京印刷学院、北大附属廊坊益田实验学校签约。产业协同持续深化,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成效全省,中兴研究院、京东商城华北订单处理中心、微软游创中心等企业区域总部落户,香河国际建材交易中心、中粮可口可乐华北基地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京津冀量子通信、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签约。园区共建共享取得成效,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扎实推进,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首批项目进场施工,与西城区共建西城金融商贸产业园,大红门八大市场落户永清国际服装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固安高新技术产业园、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固安合作园、京冀通航产业园等签订合作协议。生态联防联控更加紧密,共建大气质量联动体系,在京廊交界共建生态林,实现绿色廊道互联互通,北三县与平谷、蓟县共建京津冀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方案通过国家评审。
——创新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科技创新实力大幅提升。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一十百千万”工程,全力建设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区。创新主体规模持续壮大,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4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3.9%,高于全省约8个百分点。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提速,全力打造创新孵化、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十大创新平台,设立10支、17亿元科技金融专项基金,带动近100亿元的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为全市科技型企业、京津高新技术成果进入廊坊孵化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全市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达到43家、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达到14个,全国家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落户固安,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由2010年的0.6%提高到0.85%。拥有燕郊高新区和廊坊、龙河、固安、大厂、北京亦庄˙永清五家省级高新区;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0家。协同创新迈出重大步伐,坚持走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路径,积极融入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了清华大学重大科技项目(固安)中试孵化基地、北大协同创新创业基地、北航机器人研究所等12家协同创新平台。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出台了加快创新型经济发展、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一系列政策,不断深化政策支持。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4人,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市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累计分别达12621件和9082件,比“十一五”期间分别增长195%和225%。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严守生态底线,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推进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铁腕治理大气污染,实施严格的措施、严格的标准,出台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连续两年把治理大气污染列入“十项集中行动”,组织开展“蓝天行动”、“利剑斩污”等专项行动,精准实施控煤、抑尘、限车、治污、治烟组合拳,市县建成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完成14.1万农户清洁炉具替代,关停拆除过剩产能企业178家,压减炼铁产能203万吨、炼钢产能72万吨,淘汰水泥产能1603万吨、玻璃330万重量箱,全部关停取缔实心粘土砖瓦窑,全部淘汰现有黄标车,圆满完成APEC、“9˙3”阅兵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任务。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减少,2015年达标天数185天,比2013年增加53天;重污染天数52天,比2013年减少33天。全域修复生态环境,以建设国家平原森林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植树增绿,实施了“两年攻坚战,造林一百万”等工程,五年累计完成造林164万亩,完成廊南森林、湿地走廊项目论证工作,香河县潮白河大运河湿地公园列入湿地公园试点。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国10条”和“省50条”,流域水质明显好转。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单位GDP能耗下降21.02%。
——改革开放取得突出成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持续增强。成功争列批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列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大力简政放权,深入推进“效能廊坊”建设,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340项精简至239项,五年削减29.7%,“一办两中心”、“三级平台”全面建成,“三个清单”编制发布,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政府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现突破,全面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179个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先照后证”,在全省率先实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市场主体达到22万家。财税金融改革全面推进,绩效预算改革全面推开,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全覆盖,“营改增”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效能显著提升,国企改革稳步推进,9家国有企业完成改革重组。农村综合改革扎实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全面展开,土地经营权流转85.7万亩。金融创新活力增强,建立京津廊金融家联盟,促进金融资源在廊坊聚集,“十二五”期间,引进域外银行业金融机构7家,新增挂牌上市企业39家。科教文卫等社会领域改革迈出新步伐。对外开放广度深度不断拓展,“5˙18”经洽会、“9˙26”农交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功举办大数据产业周、军民融合展洽会等系列贸展活动。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9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3.8亿美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14.7亿美元。园区成为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省级以上园区数量、面积均居全省位,建成一批特色区中园、国别园。
——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协调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4%,五年提高5.2个百分点。城镇布局不断优化,城市总规完成修编,城乡统筹规划、各县(市)城乡总规等编制完成,中心城市确立“大四点”组团发展模式,北三县统筹发展全面推进。中心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建设了万达广场、京沪高铁站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主城区140条小街巷实现提升改造。在全省率先实施市、县两级数字城管,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域发展能力全面增强,集中开展县城和重点镇提升行动,县城面貌、承载能力、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部财政收入均超过10亿元,三河、固安、香河等三县(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入全省县级排名前十。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60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首位,基本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建成110千伏以上变电站26座。南水北调三大干渠全面建成,廊涿干渠和天津干渠正式供水,保沧干渠建成并具备通水条件,8座地表水厂全部竣工,北三县调水工程获省政府批准,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水资源短缺得到缓解,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得到基本保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光纤宽带建设大力推进,移动4G实现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