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近日保定市下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详情如下:
“十三五”时期,是保定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黄金机遇期,是全市经济发展向中高端迈进的阶段转换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决胜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推进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突破期,是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的提质升级期,必须抢抓战略机遇,超前谋划发展新格局,实现跨越赶超,努力在新的发展阶段取得经济社会重大进展。
章 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现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的五年,是保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上下在中共保定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应对新变化、主动适应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抓协同、治污染、惠民生各项工作,较好完成规划目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一)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经济总量明显壮大。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3亿元,年均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6.9亿元,年均增长18.5%。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优势产业继续增强。三次产业增加值之比由“十一五”末的14.8:51.9:33.3调整为11.8:50.0:38.2,呈现出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三次产业协调推动经济发展的格局。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粮食生产“十二连丰”,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6.6%。按照“5+2+5”产业发展路线图,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汽车、新能源、纺织服装、食品、建材五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13.8%提高到18.9%。围绕园区建设提档升级,出台了《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产业园区进入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的发展轨道,全市现有省级以上园区28个,高新区和徐水大王店汽车产业园跻身千亿级园区之列。服务业发展较快,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46.1亿元,年均增长10.1%;旅游业总收入610亿元,接待游客66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金融、保险、物流等行业也取得长足发展。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展了资源承载力等专项研究,积极向中央、省反映保定诉求并在国家《纲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了“两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和“18+N”产业承接重点平台。瞄准交通、生态、产业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与京津方面进行深入对接,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与北京丰台区、朝阳区、亦庄开发区及天津滨海新区、南开区等签署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促成了一大批合作项目。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301医院涿州保障基地、中电科涞水产业园、新发地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区、航天乐凯新材料工业园、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保定。我市与京津合作项目达248项,总投资4195亿元。成功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百家央企进河北”活动,与36家央企集团签署了75项合作协议,协议总投资1665亿元。保定的战略优势和发展潜力正在得到释放和爆发。
(三)创新驱动发展迸发新活力。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根本动力,努力在抓创新、调结构、促转型中实现高端发展。谋划建设了白洋淀科技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长城汽车新技术中心、高碑店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安国中药都等一批高端创新平台,创建了涿州、白洋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打造了一批优势特色科研平台,全市现有企业技术中心10个,工程实验室3个,院士工作站18个,科技创新资源在全国地级市中处于领先水平。与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关村科技园、清华大学等开展了一系列战略合作,成立了2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全国学会服务站55个,微软(中国)、清华启迪、中国技术交易所等一批著名创新平台入驻我市,在全省首批认证17家创客空间,成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增速达到11.9%,高于规上工业7.5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4000家,均居全省第二;“河北省科技进步奖”获奖总数连续四年排名全省。
(四)城市建设和城乡统筹取得新跨越。徐水、清苑和满城撤县设区,保定主城区面积扩大到原来的8倍,人口由119万增加到280万,在解决困扰保定多年的“小马拉大车”问题上迈出关键一步,开启了“大保定”发展的新纪元。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京石高铁、津保铁路建成通车,保定站改扩建接近尾声,京港澳高速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张石、保阜等高速全线通车,京昆高速与北京顺利贯通,京津保“一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围绕“大保定”建设,实施了西二环、朝阳大街北延南延、复兴路东延、北三环东延、瑞祥大街北延等工程,市区交通网络日趋完善。能源、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大唐九期、华润东北郊、深能西北郊热电联产项目前期进展顺利。城中村、棚户区和城乡结合部改造进入攻坚阶段,清真寺、西大园、府河三大片区改造接近尾声,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15.4万套。主城区商业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万博广场、茂业中心、华创广场、未来石等城市综合体全部建成。城市管理6S行动成效显著,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实施了“七个一”工程,县城面貌焕然一新,易县、涞水等县获得省级园林县城,安新、定兴、雄县荣获省人居环境进步奖。新农村建设平稳有序,大力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6.65%,比“十一五”末提高3.5个百分点。
(五)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落实京津冀大气协同治理方案,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了“洗城净天”等系列活动,持续推进“气化保定”、“无烟城”等低碳示范工程,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5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27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17.1%。在全省率先制订并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规划,白洋淀生态修复和水污染整治加速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顺利进行,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等重点生态绿化工程实施力度不断加大,以低碳城市建设为引领,加速改善提升城市环境,推进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积极争创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达到0.65吨标准煤/万元,前五年累计降低24.5%,超额完成省定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26.7%,比2010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2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了0.73平方米。
(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取得新成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从行政审批、医疗卫生、生态建设、文化体制等领域入手,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全省率先公布行政权力“三份清单、一个标准”,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30项。积极引导企业完善治理结构,释放发展活力,全市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公司达到58家,位居全省前列。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科技创新、财税、金融、社会、土地等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石保廊列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高碑店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全国首批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白沟镇列入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雄县被确定为全国“新能源、新城镇、新生活”城市试点,阜平被国土部确定为全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改革试点。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4亿美元,鼓励长城、英利等优势企业对外投资建厂,全市累计对外投资5.6亿美元。
(七)社会民生事业取得新进展。民生事业不断改善,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4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维持在4.03%较低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95万人,农民参合率达到97.21%。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初步建立起融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为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4.5%、90%,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1.9和7.8个百分点;全市现有各类高校17所,在校大学生25万人,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各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推进,县、乡(镇)和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村医疗点实现全面覆盖。文化事业取得新进步,公共文化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东湖文化中心、西湖体育中心建设进度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663元、10558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57.3%、93.9%,城乡人均收入比由2010年的2.8:1缩小为 2.2: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182元,比2014年增加了9.8个百分点。按照“1+3+5”扶贫开发格局,深入实施精准扶贫,重点推进基础设施、特色产业、连片开发等十大攻坚战,共实施扶贫项目1.8万个,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6亿元,减少贫困人口72万人,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减贫任务。阜平、涞水经验被全省推广,太行山光伏扶贫模式得到中央肯定。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稳定局面持续巩固。城市应急、安全生产、食品医药安全等工作继续加强,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明显减少。
五年来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五个坚持”,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发扬:一是坚持把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开放挖潜力,向开放要动力,通过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二是坚持把高端作为定位决策的关键标准,各项工作对标高端,高端谋划、高端推动,提升发展品质,放大后发优势;三是坚持把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动力,始终把创新驱动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以创新推动跨越、促进赶超;四是坚持把统筹作为推进落实的有效手段,强化统筹思维,发挥比较优势,重点突破、全面发力;五是坚持把效率作为干事创业的重要标尺,立说立行、高质、确保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