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近日蚌埠市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在火电领域,推进园区实施热电联产,提高原煤利用效率,加快建设国电蚌埠电厂二期工程,谋划国电蚌埠电厂三期,打造国电蚌埠能源基地。在天然气领域,在供应端,积极拓宽天然气供应渠道,优化天然气供应途径,建设天然气供应保障设施,提高天然气消费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天然气支线管道建设,完善供应管网布局,实现天然气“县县通”。在应用端,扩大开发区工业企业使用天然气的比重,积极谋划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加快全市天然气加气站的布局和建设。详情如下: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冲刺全省方阵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蚌埠市委关于制定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纲要,主要阐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政府将通过制定实施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年度计划,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相互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创新驱动和开放带动等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积极发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快于全省、领先皖北,发展态势稳步向好。
全市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3.1亿元,年均增长11.7%,实现五年翻一番的目标,人均生产总值达6143美元,财政收入228.4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5230亿元。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二三产业比重提升3.9个百分点,达到84.9%,工业化率44.7%,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964.8亿元,电子信息、硅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6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52元。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市区面积扩展至956.93平方公里,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38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13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2.2%,棚户区改造“蚌埠模式”得到李克强总理批示并在全国推广。京沪高速铁路、合蚌客专高铁、皖北(蚌埠)保税物流中心、蚌埠港集装箱码头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运,我市交通枢纽地位、对外开放发展水平均得到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统筹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新型城镇化试点、公车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有序推进。创新机制不断完善,自主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绿色发展理念逐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成功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跻身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区域性试点。民生事业不断加快,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蚌埠市作为皖北中心城市和全省重要经济增长极的地位和形象进一步提升。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党的十八届三、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将基本完成。全面深化改革必然成为贯穿未来五年发展的一条主线,改革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和一系列发展新理念、新举措,将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依然可期。
同时,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需求总体不振,环境资源能源等要素对经济发展的硬约束不断增强,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仍需一定的时间。但是,我市也具备实现持续加快赶超的条件和机遇。新产业、新业态、新经营模式不断涌现,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上下业已形成奋力赶超的精气神和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新型城镇化的红利不断释放,省委、省政府支持皖北发展政策的力度不减,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生产力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区域融合发展进一步加速,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使得蚌埠作为皖北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综合判断,“十三五”期间,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冲刺全省方阵”目标,蚌埠面临前所未有发展机遇。只要我们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奋力进取,完全可以实现新常态下蚌埠经济社会的新跨越。
第三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冲刺全省方阵”目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力实施调转促“486”行动计划为主抓手,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持续增强蚌埠皖北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带动力,实现总量进位、加速崛起,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蚌埠。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十三五”时期要重点实施好六项战略。
——创新发展战略。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推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融合,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打造技术创新和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城乡统筹战略。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强化产城联动的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有机结合,加快产业与城市融合步伐;有效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结构有序的城镇体系,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促进投资、消费和就业增长,扩大经济发展空间,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开放带动战略。依托蚌埠地理区位、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充分发挥沿淮港口物流、通关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构筑开放发展新机制。抓住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建设重大机遇,加强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动对接,高水平承接沿海和国际产业转移,集聚更多发展要素,拓展更广泛合作发展空间。全力打造淮河生态经济走廊,以蚌埠(皖北)铁路无水港和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蚌埠港等沿淮港群为载体,进一步激发外向型经济活力。
——绿色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富市、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完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积极推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全面节约和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高能效、低能耗、少排放的绿色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文化提升战略。文化是一个城市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重点围绕大禹文化、双墩文化、智慧城市建设等,全力打造蚌埠城市名片,培育和增强文化软实力。以先进、进取的城市文化,凝聚力量,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加快建设区域文化名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民生共享战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坚持促发展、惠民生,强市与富民同步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第四节 发展目标
按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领先皖北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冲刺全省方阵的总体要求,“十三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预期年均增长9.5%,期末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基本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期末财政总收入达到3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加快实施“调转促”行动计划,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