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近日安徽省芜湖市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要求实施燃气干管跨江工程,建设液化天然气及配套工程项目,提高LNG应急气源储气能力。完善城市配电网,建设华电二期、芜湖电厂六期项目。加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沼气、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进分布式光伏、地面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生物质电厂、生物质颗粒成型燃料、生物质供热等项目建设,全市新能源利用率达到7%以上,新能源示范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详情如下: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我市加快结构调整、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力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攻坚时期。根据《中共芜湖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我市“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政策取向,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芜湖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篇 发展基础与环境
章 “十二五”发展的重大成就
“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奋力拼搏,创新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主要指标增速居全省及长三角城市前列,《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预期性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到“十二五”末,全市经济总量达到245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实现财政收入470亿元,年均增长16.5%;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万亿,年均增长2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33亿元,年均增长16%;实现进出口总额68.2亿美元,其中出口55.4亿美元,年均增长26.5 %。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市三次产业比重从“十一五”末的6.8∶63.5∶29.7调整为“十二五”末的4.9∶62.7∶32.4,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占GDP比重分别提高4.0、2.7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97亿元,增长11%;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13亿元,年均增长18.9%。机器人、新型显示获批国家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现代农机成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我市连续6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
——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跨江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无为县二坝镇、汤沟镇、白茆镇划入市区,市区面积从“十一五”末的827平方公里扩大到“十二五”末的1491平方公里,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6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54.6%上升到62%。芜湖新火车站、宁安高铁、合福高铁、皖赣新建双线、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芜雁高速、铜南宣高速、青弋江分洪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或启动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建成国家、省级生态镇27个,我市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到“十二五”末,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累计下降24.5%、25.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五年累计降低69%,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达到18.8%,比2010年提高3.4个百分点。五年累计建成绿地2500万平方米,完成造林55.6万亩,建设森林长廊275公里。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在全省率先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金融、医药卫生体制、社区管理体制等一批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2.7亿美元。对外开放合作全面拓展,芜湖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芜湖港跻身亿吨大港。芜马同城化建设、芜亳结对合作不断深化。
——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平。滚动实施184项重大民生工程,财政累计投入重点民生领域371亿元,年均增长20%。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8%、13.5%,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社会治理取得新突破。扎实开展“双联系”活动,创新“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群众工作新模式,社会稳定风险管控机制不断健全,基层维稳应急处置“南陵经验”和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平台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
注:1.指标有“▲”符号均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约束性指标。
2.带*数据为提高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