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近日河北省定州市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加快建设绿色煤电基地。按照国家和河北省统一部署,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坚持优化发展煤电,鼓励发展热电联产,推广清洁煤发电技术,优化煤电布局,实施煤电一体化开发,加快建设大型煤电基地。详情如下: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新兴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形势,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必须站在战略高度,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全方位推进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确保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此,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定州市委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了《定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了全市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发展的奋斗目标、战略任务和总体部署,描绘出了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科学依据。
章 “十二五”时期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有效地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团结奋进,顽强拼搏,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为“十三五”时期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定州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社会、文化等领域成就斐然。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经济运行总体稳定良好。五年全市共完成生产总值1287.1亿元,各年生产总值分别为214.8亿元、239.7亿元、255.8亿元、277.4亿元和300.2亿元,年均增速9.5%;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增速逐渐下滑,从2011年的13.0%下降到2015年的8.5%。五年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905.6亿元,各年度分别完成114.8亿元、149.5亿元、177.9亿元、214.4亿元和249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速24.2%。完成财政收入从2011年的20.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1.1亿元,年均增长13.4%。
(二)经济结构更趋合理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11年,全市产业增加值59.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8.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6.7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7.9:50.4:21.7;2015年,全市产业完成增加值79.9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4.6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5.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6.6:48.2:25.2,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提高3.5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2011-2015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从2011年的136.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88亿元,占当年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1年的63.7%下降到2015年的62.6%。2011-2015年,民营经济实缴税金从9.6亿元增长到13.6亿元,占当年全部财政收入比重从47.8%下降到43.9%。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03.2亿元上升到135.4亿元,年均增长5.14%;其中农业产值从63.2亿元上升到84.1亿元,年均增长3.7%;林业产值从0.9亿元上升到5.8亿元,年均增长30.3%;畜牧业产值从38.1亿元增长到43.4亿元,年均增长3.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从1.4亿元增长到2.0亿元,年均增长9.2%。粮食播种面积从150.8万亩下降到146万亩;蔬菜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55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从74.0万吨下降到68.2万吨。
第二产业缓慢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56.6亿元上升到75.2亿元,年均增长11.5%。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从43.7亿元上升到51.1亿元。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乳品、煤化工等支柱产业全年完成增加值从40.34亿元上升到49.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从71.3%下降到66.6%。全年建筑业增加值从26.3亿元增长到41.5亿元,年均增长13.1%。全市具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企业从63个下降到36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从118.8亿元增长到232.1亿元。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88.1亿元上升到142.9亿元,年均增长13.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从9.9亿元上升到26.1亿元,年均增长29.6%。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65.4亿元上升到108亿元,年均增长10.6%;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2.7亿元上升到34.9亿元,年均增长9%。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从2.4亿美元上升到3亿美元,年均增长20%。
(三)民生保障成绩突出
全市年末总人口从121.2万人上升到124.4万人,年均增长0.6%。其中,城镇人口从48.5万上升到56.37万人,城镇化率从40.7%上升到46.84%,共计增加6.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001元上升到23189元,年均增长16.9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7432元上升到11959元,年均增长15.9%。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69297人上升到83502人,年均增长5.1%,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97721人上升到119977人,年均增长5.7%。全市普通中学39所,在校学生从5.8万人上升到6.7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高中升级率79.6%。专利授权数75件。年末拥有医院和卫生院从29个上升到58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从91万人上升到97.5万人。
(四)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大气环境持续改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国家Ⅱ级标准的天数从56天上升到84天,占全年总天数从15.3%上升到23.0%。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的各项监测结果均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基本项目二类标准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特定项目的相应标准限值,水质优。“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共完成17.33%。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2个,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7万吨,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1.57%。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均为100%。大力实施减煤、降尘、控车、治企等减排项目,完成铸造、钢网、防水材料行业煤改气改电,洁净型煤项目竣工,集中供热达到380万平方米,国华定电在京津冀率先“近零排放”,圆满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获全省环保先进市。改造提升农村面貌,新改建公路1200公里,完成电改300个村,环境整治、改厕等工作扎实推进,农民家园更加洁净、精神更加焕发。城市面貌实现巨变,完成廊道绿化2.65万亩,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核取得满分,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
(五)文化旅游强势起步
投资200多亿元,整体推进古城、新城、旧城开发建设;博物馆、开元寺及相关区片开工,古城恢复列入全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启动,新定州中学、规划展览馆竣工;新影文化产业园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谋划积极推进;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中国秧歌文化之乡”、“中国吹歌文化之乡”通过国家专家组评审。
二、战略机遇
“十三五”时期,综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定州市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从京津冀三地共识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合作互惠共赢迎来新契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并列,列为我国第三大经济板块。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将更多发挥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未来部分商贸流通市场、央企总部、医院、高等院校等非首都核心功能将逐渐向外疏解,生产制造产业由于受政策影响和空间、成本制约,也在加快向外溢出。定州市是京津一小时经济圈内重要节点城市,将更有机会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接受京津地区信息、技术、资金和人才等资源的辐射,链接京津地区高端资源,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在构建京津冀区域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中先行示范,实现率先跨越发展。
为承接京津产业溢出,河北省集中推出了40个对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平台,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轨道交通、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化工等产业门类将成为京津向河北省转移的重点。定州经开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重要平台之一,其功能与产业定位是“对接京津,建设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物流及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型产业集聚区”,可以借机承接汽车制造、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现代物流及其他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与本地产业深度耦合。
(二)“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国际化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一带一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3月,河北省出台了《关于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促进河北省开放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积极对接和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为重点,通过产业、城市、港口联动开发,构筑“一带一路”重要支点,为培育打造京津冀新经济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为定州企业“走出去”,把国际资源“引进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三)“省直管市”试点带来政策机遇
2013年5月,根据《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 ,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定州、辛集为河北省首批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于2013年6月1日起试运行。定州市除拥有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外,在行政审批环境、政策支持、资金支持、项目支持、土地指标上均获得了相应优待,“工作直接联系、计划直接上报、项目直接申报、部分权限下放、证照直接发放”的对接模式减少了管理层级,大幅度提高了行政效率,提升了定州市自主行政管理权限和财政支配权限。作为河北省改革开放深化先行试验区优先发展,定州市被定位为重点培育的新兴区域中心城市和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将拥有更多的财政、土地、人事任免等自主权限,优良的行政氛围和政策环境将吸引更多外来投资,直接推动定州市加快建设成为新兴区域中心城市。
(四)冬奥会申办成功提供独特机遇
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花落北京和张家口,为定州体育用品产业和旅游等产业发展带来独特机遇。冬奥会将对通讯、体育、文化、会展、酒店、建筑建材、房地产、交通运输、通信电子、特许经营等众多行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根据此次冬奥会财政预算,赛事编制预算花费约为15.6亿美元;在环保投入方面,2013年北京出台了五年投资1300亿美元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25年京津冀体育产业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将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新亮点和新增长点。以冬奥会为契机,以发展体育产业和文化旅游业为重点,定州可以借势发展。
(五)改革试点释放制度红利
定州市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3个镇被命名为全国重点镇。以新型城镇化、农村土地征收、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等试点为契机,定州市可以在农业人口市民化、农村宅基地制度和投融资机制改革以及其他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大胆探索,加强战略研究,精心制定方案,探索突破性措施,破解土地、资金、体制等瓶颈制约,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以改革试点为突破口,定州可以获得更大的体制机制优势,汇聚更多国内外优质资源,加快发展步伐,从更高起点向更高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