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并网标准体系的核心———《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新国标”)完成制定、修改,并报批电监会。新国标新增对于风电机组并网以及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技术要求,如低电压穿越技术等。这个随时公布的新国标在风电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旦颁布,目前大量的风电项目将无法上网。
“新国标”的即将出台,也成了东兴风盈继续前行必须要跨过的一道坎作为佛山从传统制造业转身投入风力发电领域的先行者,广东东兴风盈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佛山在新能源行业的“探索者”并备受外界关注。
产能过剩面临整顿
近些年来,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不仅是我国,整个国际社会都开始将清洁能源的发展提升到整个能源战略的高度上来,我国风电的发展更是以“大跃进式”的速度猛进———资料显示,2006年至2009年连续四年增长率超过100%,到2010年底,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大风电装机大国。
风电突飞猛进的现象在日本福岛发生核泄露事件后越演越烈,一方面是国家需要重新审视核电安全,加之我国有着丰富的陆海风能资源,有领跑新能源发电之势。而今年国家能源局季度全国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也透露,我国风电增长率高达60.4%。
在风电高歌猛进的背景下,风电制造业过剩问题却一直备受诟病。早在2009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点名风电设备制造业为过剩产业,并在当年10月份被列入 10部委的六大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行业“黑名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有关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通知”跟着下发,随后该行业更遭遇金融贷款限制。
去年3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颁布,提出了风电生产企业的多项门槛,其中实质的包括三项: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及以上机组的能力,并拥有50万千瓦的装机业绩,另外还必须具备5年以上大型机电从业经验。
至此,东兴风盈迎来了企业转型以后首道坎。对于当时的的东兴风盈来说,这三项准入标准显然都还无法达标。事实上,此时国内能够生产2.5兆瓦、100万千瓦年产量的风电企业不超过10家,仅有华锐风电、金风科技、运达风力等国内企业及维斯塔斯等外资企业达到过线。至于5年大型机电生产从业经历,能达标的民营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公布在行业内引起激烈反应,但此后正式稿却迟迟还没公布,进入了“难产”阶段。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秘书长祁和生分析认为,在去年征求意见稿公布之后,鉴于限制条件较为多,企业进入的门槛也很高,国内风电企业反映都很强烈。在收集多方意见和召开多次专家座谈会以后有对其进行修改,但是目前正式稿一直都还没有公布,这表明国家出台这个政策是比较慎重的。
祁和生认为,目前风电行业发展飞快,如果正式意见稿公布,应该会比之前的征询意见稿有较大的变动。
风电并网已成事实
虽然《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正式稿迟迟没有下发,然而国家对风力发电领域的严控并没因此而放缓。除了“新国标”外,其实早在2009年国家电网“企业标准”和2010年国家能源局颁布的《风电标准体系框架》(简称“标准框架”)中,低电压穿越都被当作一个重要的技术标准提出来。
何谓低电压穿越?这就好比在电网这条高速公路上,行驶中的风电遇到公路流量大幅波动路障时,不是选择迅速靠边停车,引起交通混乱,而是依靠过硬的驾驶技术驶过路障,以保障公路流量正常。
这对于国内目前大部分都还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风电企业来说,可谓当头痛击。
就在“新国标”酝酿出台之际,甘肃酒泉发生了一次大规模风机脱网事故:今年2月24日,甘肃酒泉风电基地发生了84万千瓦、598台风电机组相继脱网的事故,酒泉瓜州境内所有风电场均有机组脱网,导致电压大幅波动,甚至波及甘肃电网。
此次事故终被电监会鉴定为“近年来风电发生的对电网影响大的一起事故”。在电监会对酒泉风电事件的认定中,风电并网难题是主要的原因:已投运风电机组多数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在电网出现故障导致系统电压降低时容易脱网;部分风电场接入电网未经严格把关和安全考量。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8年和 2010年两年,吉林也曾发生过30万千瓦和40万千瓦的风电脱机事故。
事实上,对于低电压穿越技术,在国内开始引进国外风机制造技术和设备的时候,国外就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低电压穿越技术等配套,但由于经验不足和发展过快,该技术并没引起国内风机企业初的注意。
而自从2009年年底,国家电网推出并网标准之后,目前各家风场都“自觉”地开始改造老风场,或者在购买新风机时将“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写入招标书。
显然,如何加大风电项目的自主研发,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也成了东兴风盈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实际上,早在2年前,东兴风盈就与丹麦风能设计公司签约,双方将共同研发生产2兆瓦低风速风能发电机,可谓是“未雨绸缪”应对“新国标”。